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大美龙江竞风流】游走鹤城 文化相伴
2012-02-20 09:12:09 来源:  作者:张长虹 李晶琳 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流人文化展区。

  黑龙江日报2月20日讯 鹤城齐齐哈尔,来到这个我省西部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和交通的重镇,说到旅游,人们除了美丽的扎龙,还能想到些什么?

  当齐齐哈尔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李传柱拿出他建议的采访路线,记者发现在鹤城说旅游,处处不离“文化”二字:丹顶鹤艺术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和平广场——树皮画工艺品公司——芦苇画创作基地——从这个行程表里可以看出,畅游300年卜奎名城,如想不虚此行,唯有文化“伴旅”。

  16日下午,在静谧的鹤城体育场一层,记者走进了“齐齐哈尔丹顶鹤艺术馆”。别有洞天的艺术馆展厅,不同形态的鹤在翱翔——绘画中的鹤高雅飘逸,摄影中的鹤色彩素雅、舞姿变幻,书法中的鹤圣洁吉祥,剪纸中的鹤欢快多姿……鱼皮画、叶脉画、芦苇画、木雕画、溶刻画,无论何种工艺,都是以齐齐哈尔本埠最为常见的材料为原料,巧夺天工地塑造丹顶鹤的万千姿态。虽然没到扎龙,可依然如入鹤乡。

  齐齐哈尔市丹顶鹤艺术馆馆长戚玉恒说,由丹顶鹤生发出来的绘画、书法、摄影、书刊、音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有7大系列、60多个品种、5000多件艺术品,作者多来自于本土,选材于本土,展现本土自然美丽,带着他的这些宝贝每年都要参加文博会、哈洽会等众多的国家及地方级展会,特别是以鹤为题材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齐齐哈尔老卜奎300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与内涵,都会随着鹤文化的延伸,走入人们旅游行囊。

  游客徐文丽是个鹤城姑娘,回家探亲的她陪着母亲步入了离家不远的这个艺术馆。她徜徉在各种体现鹤文化的工艺品前,一声声感叹:“真美,这样的艺术品我一定要带走,把朋友们也吸引到鹤城来!”她的想法正合齐齐哈尔市几年来打造鹤文化的初衷,这也是我省打造旅游文化的根本意图所在。

  在我省,像齐齐哈尔这样,主打地方文化品牌、弘扬旅游魅力的城市不在少数。齐齐哈尔的鹤文化、关东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如今都推动这座城市向着打造辐射西北部区域旅游中心,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阔步前行。这是一个缩影,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核、两翼、三圈、一带”旅游大格局的具体规划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依托哈尔滨,建设具有较强集聚力、辐射力、牵动力的文化旅游核心区;由哈尔滨向西北延伸至大庆和齐齐哈尔,向东南延伸至牡丹江和鸡西,形成两翼文化旅游区;依托大兴安岭、伊春、黑河、绥化,重点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圈;依托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重点打造历史民俗文化圈;依托黑瞎子岛及周边资源,重点打造中俄国际文化交流圈;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线,依托重点口岸,打造以界江风情、跨国游等为主要内容的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带。

  在齐齐哈尔,记者总能看到“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这个城市主题广告语,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旅游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一个地方旅游的根和魂。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卫华2008年编著出版了《说鹤——鹤文化知识考究》一书,向国内外游客宣传鹤文化。他通过编撰此书告诉人们,来鹤城必定是一个颇赋内涵的文化之旅。

  齐齐哈尔伟屹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里,52岁的董师傅拿着书本大小的一块桦树皮仔细打量着,随后他将那块树皮几经撕剪、粘贴,顷刻间一座巍峨的山体跃然而出。董师傅手中的桦树皮,就是林区常见的木材边角料,经过设计者和工匠们的巧夺天工,桦树皮的天然形态、不同颜色与纹理就可以组合粘贴出各种半浮雕式图画——树皮画,它具有独特的工艺魅力。如今这种独特的地方工艺品,开发出很多种旅游纪念品,在齐齐哈尔已经形成了产业,总经理李伟将他的“伟屹公司”网店开到了“阿里巴巴”和“淘宝”上。

  在齐齐哈尔东湖社区六楼,民间艺人李永福、隋广莲夫妇承包下来的东湖芦苇画培训基地,以扎龙湿地富产的芦苇为原料,制作手工艺画,吸纳了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及残疾人就业。记者采访时,经过他们巧手制作的价值20余万元的30多件大型芦苇画刚刚发往河南淮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着以旅游纪念品开发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这是我省各地文化“伴旅”的共同特色。着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拉动地方经济和百姓就业,旅游业正以一条“文化”金线,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环节,彰显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十大板块,依托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乡风民俗、传奇传说、民族风情等资源,我省开发了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俄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六大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构建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全省、点线串联、涵盖60余个文化旅游精品的文化旅游产品布局,推出了中央大街、同江街津口赫哲族风情园、卜奎清真寺等诸多闻名于世的龙江旅游文化精品景区,极大地增强了龙江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全省旅游内容更丰富,文化品位更高,更具影响力,受到社会各方好评和极大关注。

  旅游因文化而魅力顿增,文化因旅游而焕发活力。2011年,省委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黑龙江文化发展繁荣的“八大工程”之一“文化产业开发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打造。省旅游局市场处负责人李秀梅说,2012年,黑龙江着手实施旅游文化腾飞工程,提升产业内涵,按照“一核、两翼、三圈、一带”文化旅游业布局,将抓紧编制完成《黑龙江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启动提升城市旅游文化试点工作,寓旅游理念于城市建设中,形成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加强对旅游景区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重点开发历史文化类、生态文化类、民俗文化类、地域文化类等旅游文化景点景区,打造黑龙江旅游文化精品;深入研究旅游文化艺术,建设一批影视基地及主题文化公园,指导推动太阳岛、伏尔加庄园、亚布力等知名景区建设成知名的新闻影视拍摄基地。

  记者一行离开齐齐哈尔,正值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到来,在人流涌动的火车站,马踏飞燕的优秀旅游城标在清澈的蓝天下分外壮美,这里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来八方游客,也迎来我省旅游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