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1日讯 “请广大居民为郭家兄弟捐些棉被、棉衣、棉裤、锅碗、旧桌椅……”昨天上午,南岗复华社区书记赵玲又一次将郭家兄弟所需物品名细贴到复华小区8号楼一单元门上的“小黑板”上。11年来,“小黑板”上记载了无数社区2000余户居民捐助的物品,并且复华社区127个单元的每个单元门外都有这样一块贴通知用的“小黑板”。而这些“小黑板”的特殊功能就是给郭家智障三兄弟提供帮助。郭家兄弟缺啥少啥,社区前脚把物品名细贴上“小黑板”,后脚一准有居民把物品送到社区。
小黑板上的爱心传递
据赵玲介绍,郭家原本姐弟四人,大姐出嫁不在哈市。2004年,四弟被社区和民政部门送进了普宁医院治疗。老三郭洪金,智残三级;老二郭洪臣,智残二级。2001年,他们的父母相继病故,从那时起,这个特殊家庭就由复华社区居委会“承包”下来。
社区赵书记说,老四去普宁医院后,老二老三靠不到700元的低保金生活。除去每个月的水、电、煤气费用,兄弟俩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郭家缺个碗,少个盆,换个被,添件衣服都要求助社区居民。为了不让居民捐物扎堆,社区在127个单元的单元门外贴上揭示板(居民戏称“小黑板”),只要郭家兄弟有需要,就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轮着捐。11年来,小到一根针,大到电视机,全社区已有数千居民帮助过郭家兄弟。
五本账让智障兄弟当上“万元户”
“黄瓜3.5元、土豆4元、挂面17.9元、肉21.8元、鸡蛋12.5元……”这样的记账形式,残疾人协管员崔玉华和低保协管员孙晓明几乎两三天就要记录一次。她们帮兄弟俩花出的每一分钱都要记清楚。就是靠着为郭家兄弟记录的5本账,去年社区帮他们存了一万元的定期存单,让郭家兄弟当上了“万元户”!
居委会刚“接管”郭家三兄弟的时候,每个月都将低保金发到兄弟手中。可兄弟几个不出一周,就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全花光,剩下的日子只能靠大家接济。从2004年开始,居委会为他们专设了账本(左上图),派专人管理。
多年来,他们吃的菜都是社区干部从早、夜市“精挑细选”来的,只有物美价廉的菜才能入选。兄弟俩虽会做饭,但却边吃边“祸害”,年前送去的白面,现在就剩个底了!赵书记说,能帮兄弟俩攒下钱,多亏了驻区单位和社区百姓的帮助。
邻居就是兄弟的安全员
郭家的墙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破洞。社区黄主任说:“他们性格喜怒无常,这些破洞就是在他们生气时,用锤子砸的,用菜刀砍的。”
2004年的一天深夜,老四在家发疯,四处砸墙,他一砸,老二老三也跟着砸。眼看邻居家的墙就要被砸漏,居民找来了派出所民警撬开了房门,抢下了老四手中的铁锤。一眼没看住,老四就拿菜刀割断了煤气管道。无奈之下,社区联系民政部门将老四送到了普宁医院。从那时起,居委会定下制度,每天都要有人到郭家查看水、电、煤气等,保证生活安全。
与郭家同住一层的周婶见兄弟几个可怜,就经常照看他们。每天兄弟俩出门,周婶都要提醒他们关好水、电、煤气。兄弟俩不收拾屋子,常把垃圾扔到楼道里,周婶就帮他们清扫楼道里的垃圾。今年,四楼的苗姐接过了71岁周婶手中的“接力棒”,担负起帮兄弟俩收拾楼道垃圾的活儿。
11年的爱心帮扶,让社区干部、居民和这个智障家庭融合在了一起。在复华社区居民的心里,帮助兄弟俩把日子过好、把照顾兄弟俩的“接力棒”一直传承下去,是他们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