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生物产业进入“提速期” 产业初具规模年均增长三成
2012-02-22 09:24:47 来源:大庆日报  作者:赵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2日讯 生物产业作为大庆市重点发展的接续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月20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大庆市共有生物技术企业169家,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35.3%。大庆市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初具规模年均增长三成

  生物产业是大庆市重点培养的新兴产业之一。为了推动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成立了生物产业推进办公室,并制定了《大庆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了生物产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大庆市生物产业业务收入实现182亿元,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增加值70.2亿元,同比增长40.4%,利税20.2亿元。

  大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了解,大庆市生物技术企业已有169家,其中,生物农业类企业占比最大,有近百家,其次是生物制造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和生物环保企业。

  科研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大庆市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去年,大庆市引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庆生物工程研究院,目前,全市高校院所及科研分支机构已有95家,哈医大大庆校区正在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届时可实现北药开发、中药制剂和生物制药检测服务等功能。

   “1+6”产业集群布局全市

  大庆市把生物产业做为重要的接续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来谋划,出台了《大庆市生物产业推进工作方案》,形成了“1+6”生物产业集群布局。

  “1+6”是指一个主体园和六个生物产业特色加工区。“一个主体园”即高新区福瑞邦生物医药产业园;“六个生物产业特色加工区”即肇州农牧产品加工区、肇源玉米生产加工区、红岗菊芋生产加工区、林甸马铃薯生产加工区、大同板蓝根生产加工区和庆南现代生物产业加工区。通过合理布局,集群效应凸显。“1+6”的产业布局使企业和区域特点有机结合,这样更利于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目前,大庆市在推动生物产业布局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肇州农产品加工区已有2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林甸马铃薯加工区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基地;福瑞邦生物医药产业园年内将全部投产,预计年销售额20亿元……

   “项目-企业-产业”裂变成长

  一个项目能成就一家企业,带活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市生物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调研,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加速项目产业化进程。

  据了解,2011年,市科技局向省里推荐了七个调整产业结构重点项目,分别是高效组合式微生物调控油项目、年产4亿枚鲜蛋深加工项目、福瑞邦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菊芋深加工项目、恩拉霉素生物农药项目、年产30万吨饲料项目和年产500吨胶原蛋白肽粉项目。

  据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以上项目,大庆市累计获得省科技厅的资金支持2600万元,科技资金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从而推动“项目-企业-产业”的裂变成长。

  今年,市科技局已经上报储备项目6个,这些重点项目将为我市生物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