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29日讯 “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明确各自应负的权责,从一根豆芽做起,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食品。”28日,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钟杰针对本报关于豆芽的系类报道表示,农委要严格把关,无生产手续和质量证明的豆芽不能流入市场,扶持正规厂家“农超对接”;公安部门要严打小作坊,有毒有害豆芽流入市场将追刑责;批发市场进豆芽要有“出生证”和生产记录;正规豆芽生产厂家要尽快理顺销售渠道、进行品牌包装,从而保证市民尽快吃上放心豆芽。
严打小作坊添加有害物质
记者连续多日采访了解到,目前小作坊生产的豆芽多半使用了添加剂,如果不使用添加剂,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不可能赚钱。然而,小作坊豆芽到底使用了哪种添加剂?添加剂的成分是否超标却无从知晓。
对此,钟杰建议,政府应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如果有人举报制作有害食品的小作坊,应该由公安机关介入查处,如果发现小作坊制作的豆芽确实使用了兽药等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应追究制假者的刑事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庆市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发动广大群众对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进行举报,最高奖励2万元。随后,大庆市警方将非法加工豆芽的黑作坊业主叶思臣刑事拘留,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小作坊业主。
据大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庆市在“打四黑除四害”中要求,各责任区的民警先行自查、随后各区交叉排查,如果在排查过程中发现责任区内仍有“黑作坊”存在,将追究民警的责任。去年10月至今,大庆市公安机关破获“四黑四害”刑事案件235起,刑事拘留138人。
“大庆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立竿见影,目前大庆市场上已鲜见小作坊生产的豆芽,大庆市的一家大型批发市场的经销商每天都在我这里进豆芽。”28日,哈市一家正规豆芽厂哈尔滨绿原野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平说对记者说。
明确监管主体严把市场准入关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小作坊豆芽充斥哈市各大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向百姓餐桌。目前哈市尚没有对批发市场的进货渠道有明确的限制。对此,钟杰建议说,明确监管责任才是第一要素。否则在权责不清的前提下,极易造成政府部门的扯皮和失责。生产豆芽的企业应该具有蔬菜质量合格的证明和检测其生产规模的合格证明,有工商执照、质量监督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由农委制定准入标准,达到准入标准的正规企业方可将豆芽送到各个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内也应该设有检测豆芽是否合格的设备和人员。
目前,哈市只是在去年年末出台了《哈尔滨市种芽菜生产技术规程》,《规程》仅从生产环节对生产企业的规模、环境、温度等做了规定,至于豆芽从生产车间流向市场的过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确定相应的监管部门。目前看来,监管规定的缺失也是造成目前哈市豆芽市场混乱的原因。
正规豆芽品牌包装扩大销售面
“市民吃不到放心豆芽,除监管存在漏洞外,豆芽生产企业应尽快理顺销售渠道、进行品牌包装。”钟杰说,规模化生产豆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绝对不能按照传统小作坊的方式一个点一个点地去卖豆芽,应先覆盖大型批发市场,然后覆盖超市,再在大型农贸市场设点。这些豆芽最好统一“着装”,有品牌、有包装,老百姓才能更好地识别正规豆芽。
哈尔滨绿原野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平说,这段时间他正在积极开拓市场,这几天哈达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同意张建平进场销售,还有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张建平正与对方进行联系。下一步,张建平准备将销售网点扩大到哈市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争取尽快打开销路。
钟杰建议,从一根豆芽做起,开启整治食品安全的利剑,这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建立有奖举报和追责机制,进一步理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让放心豆芽早日端上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