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7日讯 一座城,两棵“大树”。
南依省城一衣带水,北靠“油城”水乳交融,登上巨人的肩膀,平添腾飞的力量。
一座城,两样“肤色” 。
肥沃的黑土地,点缀白花花的盐碱地,黑土地孕育绿色秧苗,盐碱地长出“铁杆庄稼”。
走进肇东,一条产粮大县向绿色食品之都创新蝶变的发展路径愈显清晰而厚重:立足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肇东吹响打造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的号角。
南联北引中,八方商贾犹如潺潺春水汇聚肇东;转型升级间,绿色项目迸发澎湃动力引领“甜城”奔腾向东……
从“浅绿”到“深绿”的升级
汇源果汁、宝迪生猪、成达肉鸡、伊利乳业、大庄园肉业……步入肇东经济开发区的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一处处现代化厂区荡起层层绿色涟漪,而昔日这里还是寸草难生的重度盐碱地。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畜牧百强县、乳业之乡……一连串光环的背后是肇东丰富农业资源禀赋的给力支撑,然而传统农业生产低投入低产出,往往增产不增收。转型,箭在弦上。
2011年春,省委省政府、绥化市委市政府对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项目区战略升级,重新定位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绥化(肇东)工业集中区。撬动肇东跨越发展的“超级杠杆”浮出水面。
一斤蔬菜、一斤粮食、一斤牛奶的利润有多大?如只简单地从田间牧场送入厨房餐桌,空间自然有限,但增加“工厂”这一中间环节却身价倍增。“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科技支撑、产业拉动型工业项目为推动,以绿色、低碳、安全为方向,促进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从高能耗经营方式向现代化绿色经营方式转变。”肇东乘势而上,将发展路径锁定绿色食品产业。
一个思路的转换,开启了从“浅绿”到“深绿”的升级引擎。
盐碱地“长出”绿色大园区
1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年味渐浓。早6点,天刚蒙蒙亮。和许多匆匆出门的人相反,肇东经济开发区干部顾海峰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虽值隆冬,但园区绿化的辅助工程已昼夜施工,顾海峰坚守工地一夜没合眼,而这样的不眠夜对于开发区的干部来说已成家常便饭。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驻。去年,该市投入4亿元全面武装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从盛夏到寒冬、从白天到黑夜,车辆穿行、机声隆隆、挥汗如雨,昔日荒野变身火热工地。
没有路,再大的项目无处安家,再好的产品只能愁嫁,何谈发展?“修路”成为拉大园区框架、提升“肺活量”的首选项。为让项目早日“安家”,肇东抢前抓早、加班加点,全天侯24小时不间断施工。路网建设争分夺秒,与之配套的给排水网、燃气网、智能网、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已建成园区道路53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7.5公里,投资5000万元的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正进行地勘等前期工作。园区的硬件已能满足每年50个项目入驻,3至5年以上发展需求。 (下转第二版)
“开发区收费站取消收费了!”2011年7月31日,一个好消息迅速传开,而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园区的众多企业。该收费站位于园区入口处,增加企业负担,也影响通行效率,一直牵动各级领导的心,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也积极沟通协调。最终,绥肇公路肇东至肇州段取消收费,成为我省取消收费的第一条由企业投资建设的经营性公路。
“第一粒树种”的连锁反应
经济学家番多提出了“第一粒树种”理论:如把产业集群喻为森林,关键企业就是第一粒树种。树种落地,条件适合即可繁衍成茂密森林。换句话:一个骨干企业落地生根,相关配套产业将枝繁叶茂。在肇东,这种连锁反应正在上演。
作为入驻较早的企业,黑龙江宝迪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加工猪血蛋白4万吨、饲料50万吨。一期工程投产后,运行质效超出预期。去年,宝迪追加1.02亿元扩建二期工程,年加工猪血蛋白能力升级至8万吨。
宝迪的壮大并非孤立,企业每年200万头生猪的市场需求仿佛巨石入水,连锁反应已经显现:不仅本地生猪养殖户纷纷提产扩能,就连国内知名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也登陆肇东。2011年9月,由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50万吨饲料加工及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动工。达产后,仅一家企业已够宝迪“吃个半饱”。
辐射效应不仅如此,由于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畜禽防疫药品生产成为炙手可热的“蛋糕”,在此情况下,投资总额达5.2亿元的黑龙江汇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百洲生物工程项目应运而生。
“选择肇东,就是看准了这里的市场”。温州商人王文湖是园区的“老住户”,由他投资的“温州一品”包装制品一期、二期工程投产后,年产包装制品6000万件。然而,伴随汇源、康师傅、可口可乐等大项目“扎堆”肇东,现有产能捉襟见肘,王文湖又规划建设三期工程。
树种的影响仍在扩散,绿色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激活相关配套服务业:鑫劳威绿色食品设备加工项目年可创产值20亿元,届时将成为东北最大的工业装备生产基地;黑龙江爱趣源包装印刷项目可年产1亿平方米高端奶制品礼品箱、酒类包装箱等纸制品;跃进包装项目年可创产值3.8亿元¨¨¨
绿色项目犹如动力澎湃的“绿色引擎”,肇东城乡春意盎然。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分别高达86亿元、109亿元、 20亿元。“一粒树种”染绿茫茫盐碱摊,粮食、畜产品、果蔬深加工,乳品饮品和绿色食品配套五大产业挺起园区的脊梁。
冬天里的一把“火”
东北曾有“猫冬儿”的旧习,天寒地冻,万物俱寂,就连时间似乎也慢了半拍儿。但置身肇东,“招商之冬”、“签约之冬”、“培训之冬”、“准备之冬”、“建设之冬”高潮迭起,点燃整个冬季。
47个大项目,个个超亿元,堪称“大块头”;近百名企业代表,人人出“名门”,不乏全国百强,2011年11月30日,一场空前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拉开肇东“签约之冬”大幕,也将“招商之冬”活动推向高潮。当天,签约额近450亿元,刷新了一次性签约项目最多的记录。
抓住产业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肇东派出10大招商团,围绕白酒啤酒、粗粮加工、饮料饮品等产业招大商,锁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大型上市公司、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引大资,打响“招商之冬·绿潮涌动”大会战。目前,园区在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续建9个、新开工22个。2011年,园区创产值63亿元、利税6.5亿元。
招商引资,肇东开出巨额奖单:独立上市,奖励企业500万元;创驰名商标,奖励企业100万元……说到做到,仅用119天就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黑龙江爱趣园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短短数月创建著名商标的黑龙江汇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分获50万元大奖。
好戏继续上演。年终岁尾,别开生面的一课如期开讲。学生来自机关和乡村,教师则由市委书记张亚忠担纲。从学习的必要性到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从省和绥化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到肇东的优势、不足及对策,简明的话语、独到的见解博得阵阵掌声,这只是“培训之冬”活动的一个镜头。肇东围绕都市圈、园区、异地经济等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集训,并在市电视台开设“培训之冬大讲堂”专栏,集中展播专家学者的精彩论述。
火的不只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同样热度不减。过冬不“猫冬儿”,肇东充分利用近半年封冻时间,抢工期、抓进度、促投产。目前,金刚山食品、东龙节能油料预处理设备等项目正进行钢结构厂房框架安装,汇源果汁、宝迪二期工程、百洲生物制药等项目正安装生产设备……
一江春水的旅程,激荡着谋新思变的脉动。
一座城市的奋斗,浓缩成绿色生态的弧线。
一个园区的崛起,勾勒出科学发展的足迹。
肇东,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