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曹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这表明尽管面临外需萎缩和国内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2012年我国将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东宁吉信工贸集团董事长崔龙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崔龙吉有着近二十年的外经贸企业经营的经验,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感触颇深。他说,二十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政府贸易到边贸,经历了不平凡的道路。俄罗斯是世界商业最后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等资源丰富,有待大规模开发,但家具制造、建材、轻工产品匮乏。把握大局抓住中俄优势互补的结合点、找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切入点是对俄贸易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这块“处女地”,外资却一直不敢轻易踏足。主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国内的投资环境一直令人怀疑,市场秩序不规范,办事拖沓,都成为外资进入的障碍。
崔龙吉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是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一个转轨机会,也给我们和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考。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为走进俄罗斯的企业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保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经营环境、人居环境。可带动中国生产能力较大、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成规模地“走出去”,在俄罗斯进行集群式跨国投资,建立境外加工基地,改变中俄经贸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平衡的现状,推进中俄合作全面升级。目前,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一期已完成投资20亿元,入驻国内企业24户,有鑫尔泰、兴特、荣光等16户鞋厂和超界服装厂、东方彩印厂、利吉尔家具厂、圣象刨切板厂等, 2011年合作区内企业生产成品3000万双,生产服装300万套。
“我们将抓住2012年APEK会议在海参崴召开的有利时机,重点推进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设,二期投入资金60亿元,实现园区形象、规模、产业的全面升级。积极探索在合作区内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抓住俄政府积极吸收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我国知名企业到合作区建厂。”对此,崔龙吉信心满满。“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合作区将与我省边境口岸已建的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配套联动,将国内边境地区建成境外合作区的后勤保障和配套加工后方基地,通过境内外配套联动,发挥中俄两国支持政策的叠加和溢出效应,使境外合作区成为带动中俄地方间合作、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火车头”。
“我们将积极开拓对俄经贸合作新领域,把境外园区打造成连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黄金平台,建成集生产、商贸和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经贸合作区,真正成为中国优势产业在俄罗斯重要的产、供、销集群中心。”崔龙吉有信心,更有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