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孙晓锐) 日前,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孙东生表示,目前,我国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这与我国将城市信息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推进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市发展可持续化的强大引擎还有相当距离。
孙东生委员认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对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对“智慧城市”的解释五花八门,导致盲目建设,只是使用了一些信息技术,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实际效果不明显。当前,全国已有156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但交通、城管、教育、医疗、国土等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不仅造成重复投资,也形成许多“信息孤岛”。城市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巨额的资金支撑,财政收入较少的中小城市资金压力更大。真正使国内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健康的轨道,还必须加强对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
孙东生委员建议,要加强城市信息化领域的统计工作,形成全国一致的统计口径。建议把信息化工程项目的使用和运行效果作为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方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建立和完善UGIS无疑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在信息化顶层设计中要给予重点考虑。借鉴国外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
孙东生委员建议,加强对城市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尤为重要。一是要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整合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基础架构支撑平台,集中承载各级各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实现统一建设维护、统一技术支撑、统一安全保障。二是规范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丰富、低温、低地价地区建设国家级地理信息空间数据中心,利用宽带通信网络向全国传输数据,以替代大量煤炭和电力的运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注重二次开发和应用。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围绕城管、交通、电力、旅游、水利、国土、警务、环保和规划等领域进行二次开发,拓宽城市信息化应用领域;加强培训,使党政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重视信息化建设。
新闻背景
城市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地理、基础设施和基础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