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代表建言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2012-03-12 07:56:2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讯 “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这些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讯息,如缕缕春风荡漾在我省人大代表们的心头。

  黑龙江,作为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省份,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必由的路径之一就是坚守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加快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让小微企业“繁星满天”,成为实体经济的活水源头。

  从“暗流涌动”到“活水源头”

  无疑,发展实体经济是今年的工作重心。而小型微型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终于不再沉默,由“后台”走向了“前台”。

  在获得尊重和认知的背后,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更有国内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内在压力。

  去年7月,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一类。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农民的果园、蔬菜大棚和家庭养殖场实质上也是小微企业。

  “应把培育和发展小微企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担任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名誉副会长的尤全喜代表更是将小微企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他向记者形象地比喻:“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

  来自两会的媒体报道称,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到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230万户,民营企业达到72万户,平均每18个浙江人中就有1位个私经营者。目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8%,今年我省提出力争提高到50%以上的目标。

  记者从本届人代会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看到,今年国家将大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齐齐哈尔市工商联主席隋熙明代表说,黑龙江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条件。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这个群体,出台的政策含金量很高,为中小企业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有报道称,今年春节后,浙江召开了民营经济万人大会,明确了“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思路。

  “小微企业机制灵活,生产要素集结快,成长性好。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岳国君代表说,浙江的做法传递出一个信号,虽然今年的整个国内外大环境大家比较担心,可能会影响到实体企业,但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应该会有对策。

  要学南方的“群狗经济”。代表们提出,我省有一大批乙烯、汽车、飞机、电站设备、重型机械制造等骨干企业,可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扩散、零部件加工,搞好吃配项目和延伸加工,发展专业化的配套企业,带动一大批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粮食、畜禽、亚麻、马铃薯、山特产品、乳制品、果蔬等更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深加工,完全能够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富裕农户。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蓬勃兴起一批小微型生产加工企业,有木艺加工、亚麻编织、塑编、柳编、工艺地毯、黑陶、靺鞨绣等等。其中,始建于1994年的尚志元宝山制笔厂,年产铅笔3亿支,产品大部分出口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占国内铅笔市场67%以上份额,吸纳3000多人就业。代表建议,利用和发挥好这些小企业形成的产业、竞争和品牌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出更多的产业名市、名县、名镇等区域品牌。

  松绑小微金融 破解“两难一高”困境

  樱桃好吃树难栽。毫无疑问,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人们一方面看到了小微企业的良好前景。但另一方面,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地成长、优化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成为“两会”期间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代表们普遍反映:融资难、用工难和成本高“两难一高”问题已成为小微企业不得不逾越的“关山”。

  中国人民银行党校常务副校长周逢民代表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往往分散、量小、短期,同时抵押物不足。当前应尽快出台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具体政策,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切实减少税种、降低税率,增加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

  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关彦斌代表说,在沿海地区已大力推进民营经济机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今天,不得不谈环境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对于经济环境内涵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减免税费之类的政策优惠和几通一平的硬环境上,要树立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理念。

  “对企业自身来说,长期以来,我省民营企业小打小闹、粗放经营,一直在走拼资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发展的老路。而今,必须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实现自身转型,向科技型、深加工、集约化方向转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标准、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代表们如是说。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