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秀玉代表发言。
东北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曹曦)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规范药品价格管理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关系到医疗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药品价格虚高已成为药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但由于药品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及销售成本变化快,加上药品生产商的控制等因素,使药品的价格管理模式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秀玉说。
针对同一药品价格相差大、药品名称混乱、降价药品被换包装换药品名后重新出售等现象,徐秀玉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要统一药品名称和价格。目前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只规定了通用名、剂型规格品种相同的药物的定价,涵盖了许多不同厂家的同一类药物产品,其中成本、质量等存在差异,也让一些不良企业有利可图。建议由专业机构统一基本药品名称、规格和价格,尤其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更应该在全国统一药名药价。二要在药品价格打上包装。可以参考书籍出版的方法,在药品包装上注明价格。这样不仅能让群众便于识别,还原药品的本来价值,更能堵住药品销售过程中的漏洞,防止一药多价的现象。三要严格审批制度,杜绝旧药“高价复出”。一些药品之所以能“改头换面”重新“活”过来,关键是药品审批、监管过程存在漏洞,才让一些不良企业“新瓶装旧药”,重新定价上市。建议有关部门在药品审批过程上严格把关,杜绝降价药品“高价复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