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5日讯 齐市市民老朱是下岗职工,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去年11月,老朱辛苦了近一年,决定犒劳自己,做件体面的衣服。于是他拿出900元钱买来上等的羽绒,在铁锋区新工地的姐妹干洗店定做了一件羽绒上衣和一条羽绒裤子,并交了420元的加工费。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试穿羽绒服时,发现量身定做的羽绒服不合身,羽绒服内里的尺寸与朱先生的身形十分不符,羽绒上衣的胸前几乎没有羽绒,穿在身上,冷风直往衣服里钻,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而商家当初承诺的不会钻毛的羽绒裤也出现了严重的钻毛现象。
定做的羽绒衣裤出现质量问题,朱先生找到姐妹干洗店的负责人寻求解决办法,但对方表示,责任并不在他们,并强调他们只给羽绒服内里填绒,而羽绒服的内里是半成品,是他们直接从经销商哪里进的货,订购之前,他们特意量了朱先生的尺码后才进的货,至于衣服为什么与朱先生的身材不符那是厂家的问题,让朱先生去找厂家协商。听到这样答复后,朱先生非常气愤,认为他在姐妹干洗店量身定做的衣裤,而且钱也交给了干洗店,现在衣服的质量出现问题,却让他找厂家协商,根本就说不通。双方争执不下,朱先生一赌气,将姐妹干洗店投诉到了铁锋工商分局新工地工商所。
新工地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将双方找到一起协商,但依然没有达成协议。在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建议朱先生到质检部门做质量鉴定。随后,朱先生拿着定做的衣裤,来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朱先生,衣裤鉴定可以做,但是做鉴定时会对衣物有损坏,而且鉴定的价格不菲,希望朱先生考虑清楚。工作人员告诉朱先生,服装加工鉴定一般来说都是质检部门去厂家对服装的生产环节进行抽检,而朱先生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按规定,他们需要朱先生提供服装加工的“基准值”作为鉴定的参考。朱先生一听傻眼了,“我一个普通市民到那里去找服装加工的‘基准值’啊!”无奈,朱先生只好拿着羽绒衣裤离开检验所。“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衣服存在质量问题,裤子往外钻毛、衣服的内里又小了一大圈……为啥我们老百姓维权就这么难?”
朱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这套羽绒服,他已经耽误了好多活儿,朋友都劝他算了,别因为一件几百元钱的衣服没完没了的折腾了,甚至有的人看他为这件事奔波了4个多月却一点头绪没有,都说他“吃饱了撑的,不务正业”。而朱先生却不这么想,“我这个人是个大老粗,不懂啥大道理,但我知道这件事我有理,我应该坚持下去,我这个人就是倔脾气,我不仅仅是为了几百块钱,而是顺不过这个气,我一定找个地方说说理不可,让商家给我赔礼道歉,赔偿我的损失。”朱先生表示,他要在“3·15”当天到法院起诉姐妹干洗店,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