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市红胜村:村域经济鼓起农民腰包
2012-03-27 10:04:18 来源:东北网-七台河日报  作者:臧世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7日讯 阳春三月,天气刚刚转暖,室外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尽,但新兴区红旗镇红胜村的农民大棚里已是春意浓浓,小白菜、菠菜、香菜等青翠滴绿,价格也不贵;最受市民青睐的人工繁育的山野菜,据说在市场上已卖到了20块钱一斤。

  红胜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元介绍说:目前全村大棚种植共有280栋,温室也有230栋,基本上每户农民都有两个,一个温室年可创收两万元左右,主要种植婆婆丁、小白菜、水萝卜、小葱等一些反季节蔬菜,棚室经济不但满足了市民菜篮子需求,也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红胜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80%的村民居住在新兴区的各个街道,其余村民居住在几个蔬菜生产小区,而且,这个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300平方米,现有的1241亩耕地也比较分散,发展高效农业是一条捷径。

  为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新兴区和红旗镇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发展棚室经济、创办村集体企业、搞养殖等方面,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使红胜村的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村领导班子把增加集体积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全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带领农民走上了幸福大道。村班子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了红胜村长远发展规划。2007年,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党支部会议研究同意,村党支部与一家型煤公司采取村企联办的方式,开办了型煤厂,型煤公司出技术、出设备,村里投流动资金,总投资70余万元,吸纳劳动力60多人,一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几年来,村里先后通过对上争取筹水利专项资金、农电改造资金、国家蔬菜基地建设资金等200多万元,并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对所有蔬菜小区的自来水网改造、农用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使村内的蔬菜小区成为我市的大棚蔬菜基地。

  这个村还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村里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对上争取资金支持,拉动农民增收近10%。在着力发展“一村一品”项目方面,红胜村黄柿子种植在我市更是闯出了大名气,在该村已有20余年种植历史。随着棚室改造工程的实施,这个村把“大黄柿子”作为重点品牌进行推广,先后又引进17个黄柿子品种,进一步扩大了试验规模,每年搞订单柿子出口的农户收入要比其他蔬菜种植户多出15%到20%。

  红胜村谋发展的眼光不仅于此,他们还联合周围村屯203户蔬菜种植户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强强连手,实现了资源与技术共享,带动了周边村屯蔬菜种植户共同增收致富,为发展蔬菜产业化种植奠定了基础。此外,这个村还把解决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面向村民举办了计算机、厨师、面点技能培训班,先后为50余名村民办理了再就业证,协调周边企业安排140多名农民进厂当了工人。红胜村多元化的村域经济发展格局,让很多农民尝到了甜头。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