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规划实施多项城乡供水工程 可向江南主城区供水10天
2012-04-01 10:48:1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刘畅 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1日讯 “作为副省级特大城市的哈尔滨,城市供水水源系统运行目前仍是磨盘山单水源系统。”在哈市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的“冰城急需辟建应急水源”的提案,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月31日记者获悉,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针对城市供水安全哈市规划了“十二五”期间兴建的各项供水工程。届时将建设西泉眼水库供水工程,为阿城区供水,扩建改造工农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全力保障城市用水需求。

  冰城单水源有隐患

  全国副省级城市大多具有两个水源,而作为副省级特大城市的哈尔滨,其城市供水水源系统运行的还是单水源系统,具有潜在的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和隐患。作为哈市政协委员的哈工大市政学院教授王鹏曾对城市水源情况做过专项调查。

  王鹏告诉记者,哈市江南主城区仅靠磨盘山水库供水存在两个隐患。一是长距离输水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已建成的磨盘山水库两条输水管线全长约180公里,因管线距离长,远水从磨盘山水库流至净水厂需36小时。每次流量调整都会造成水压波动,影响沿线近300个各类阀门和2.5万个管线接口的安全性,一旦发生爆管事故,将危及城市供水安全。另一个隐患是抢修会造成长时间停水。磨盘山输水管线检修时排水时间和修复后注水时间均较长,一条管线注满水70万立方米需要16天。此外,磨盘山长输管线没有备用管线,检修势必造成减少45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对城市供水影响较大。所以一旦面临水源突发险情或突发事件,哈市将无后备水源可用。

  辟建城市供水新水源

  哈市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哈市此次出台水利实施意见,是想力争通过5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其中重点就是保障城市供水量和安全性。哈市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水资源利用量25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85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意见提出,哈市要启动城乡供水工程。其中,建设西泉眼水库供水工程,明年将向阿城区供水。扩建改造工农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形成40万吨/日供水能力,实现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通清水。推进江南主城区水厂和供水管网改造,改造磨盘山供水工程,启动哈南净水厂工程,改造配水管线100公里,全力保障用水需求。推进城乡一体、集中连片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2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实施意见提出,哈市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有条件地区要建立饮用水备用水源,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应急预案,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工农水库扩建方案正在论证

  据了解,工农水库位于平房区境内的东南部,主要功能是给城区河道供水,同时也兼顾防洪、灌溉、养鱼和旅游度假。水库容量仅310万立方米,是座小型水库。由于没有自然河流进行补水,除周边农田灌溉水反复流入外,工农水库的水面基本是“靠天吃饭”:雨雪多时,水面就大些,赶上雨雪少的年份,水面多会缩小一半。

  为保障哈市的用水安全,考虑供水格局,哈市相关部门重新论证了工农水库成为应急水库的可能性,哈市拟扩建改造工农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按10天应急供水量设计库容,用于磨盘山供水系统应急备用水源,并定期启用应急供水泵站向磨盘山输水管线中补水。可供哈尔滨江南主城区市民饮用10天。

  工农水库距磨盘山净水厂15公里,距磨盘山长输管线约1公里。拟扩建工农水库采用挖深库区,加高大坝,采用碗状围坝增高蓄水水位并增加库容,使总库容从310万立方米增至848万立方米。为保证工农水库中水的新鲜度,将采用封闭式设计。目前,具体的建设方案尚在论证中。

责任编辑: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