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党代表风采录:艾平——清雅白玉兰 处处梅花香
2012-04-16 17:47: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于波 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艾平(资料片)。

  东北网4月16日讯(于波 记者孙晓锐) 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评选中,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艾平在评出的35朵“戏剧梅花”中荣膺“一度梅”称号。至此,凭借《风刮卜奎》中的出色表演,艾平已先后获得上海国际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两个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这在鹤城是独一份,在中国也不多见。

  舞台上的人生剧

  艾平1979年考入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学员班,在3000多名考生中仅录取25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此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艺几十年来,艾平始终如一的勤奋和对戏剧事业永不改变的热爱,终于攀上了中国戏剧事业的最高峰,成为梅花奖得主。回眸来时路,艾平感慨万千:“当静静坐下来,思考回味这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也是蛮有意思的。第一个十年,因为年轻,完全是本色的,平时因少言、内向,所以被分配的角色大都是文静的、贤惠的、含蓄的,如果导演要求大叫或大哭几声,完全会不知所措,没有一丝感觉;第二个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也丰富了一些,加之积累了很多艺术实践的经验,开始有了要尝试改变戏路的想法,于是根据戏的需要,去寻找在生活中本不属于我的节奏、不属于我的性格,努力地追求在舞台上的表演要有张力、有力度;第三个十年已在过程中,每看到一台好戏,某一个好演员,都会激动得难以入眠,年轻的演员们赶上了好机遇。她们有形象、有文化、有悟性、天资聪慧、勤奋上进,我突然发觉已过不惑的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太多。在艺术创作上我自认为算是一个有追求的演员,‘德平’的塑造让我体验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儿,如何面对艰难、如何面对荣辱、如何面对不幸。可以说演员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丰富自我,它让我们提高表演技艺的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生活视野,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生活、热爱生活。”


 

  戏剧人生演绎德艺双馨

  艾平自参加工作起即从事话剧艺术的表演与研究工作,艺术造诣很深。她主演的多部话剧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她主演的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话剧第四届“金狮奖”,在全国的话剧演艺界小有名气。自2005年起担任话剧团主要领导,她加大管理力度、理顺各种矛盾、寻求增收渠道、扩大三产收入、减少临时用工和办公经费并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剧团经济状况迅速好转,任职三年后即还清遗留债务四十余万元,为剧团的良性有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齐齐哈尔历史文化风貌的话剧,《风刮卜奎》是艾平几年来梦寐以求的一部作品。虽然现在话剧在北方的城市很没落,但她坚信,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话剧,她希望能够用话剧这种形式为家乡做点什么。

  经过多方论证,最终选定齐市著名剧作家张明媛编剧的大型话剧《风刮卜奎》立戏。演出目标定位——“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在省委宣传部、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的倾力支持下,高手加盟创作班底,重金从京城请来国内一流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音乐设计加之剧中女一号艾平的扎实的演艺功底,强强联手使《风刮卜奎》基础坚实,具备了夺取国家级大奖的实力。

  为了保证《风刮卜奎》这部话剧的演出质量,艾平大手笔邀请了众多知名艺术家加盟:导演是总政歌舞团的胡宗琪,舞美设计是因《商鞅》、《图兰朵》、《牡丹亭》等作品而广为人知的黄楷夫,还有总政歌舞团首席灯光师刘建忠、国家一级作曲家吴旋……40多天排练完毕,2007年10月搬上舞台开始演出。2008年5月即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前30名,仅7个月创此佳绩,令业内人士称奇。2009年3月该剧赴上海参加白玉兰戏剧大奖赛,艾平获得了白玉兰大奖赛主角奖,同时入围国家戏剧梅花奖,为齐齐哈尔戏剧史填补了两项空白。《风刮卜奎》自2007年首演,先后在上海、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和齐市演出了70余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就如全国著名剧作家闫肃所说:“这部戏简直是城市缩影,是关东版的茶馆,看了这部戏等于看了齐齐哈尔的一个小博物馆”。《风刮卜奎》让观众了解了边关风貌,演绎出这座苦难坚韧的北方之城的历史。

  到现在,《风刮卜奎》不仅进入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名单,还获得了曹禺剧本奖。鉴于话剧《风刮卜奎》为宣传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市政府命名话剧《风刮卜奎》剧组为第28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艾平本人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命名为“黑龙江省十佳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

  “只有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特殊文化内涵的话剧艺术,才称得上挖掘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前些年,齐齐哈尔话剧团一直在演行业戏、政治戏、农村戏,尽管取得过一定成绩,却始终代表不了这座城市的丰厚内涵。我们对《风刮卜奎》这部话剧有定位,就是按照精品去打造。演出多场后,我们发觉,观众很满意,广受老百姓好评,我得出了结论:精品的话剧不仅仅让专家、评论家肯定,更要关照普通人的审美。”艾平说。

  艾平认为,真正的话剧艺术、精品剧目应该在整体上具备一个品质,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舞台演绎形式推陈出新,形式多样鲜活,品位格调要高,通过舞台话剧这一表现形式,充当最有力、最生动的城市宣传使者、城市文化名片,它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回顾30年的演艺生涯,艾平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叫绝,而她深入生活、扎根舞台,对话剧艺术无悔追求的精神更是一脉相承,在当今喧嚣浮躁的文艺界尤显启示意义。她脸上总是显现着谦和的微笑,眉宇间却时时透露出沉思和灵气,我们熟悉她的个性,了解她的为人,深知她那颗灼热的追求艺术之心,三十年艺海求索,留下了一连串坚实的脚印。正是这种坚韧性格和炽烈情怀使艾平的表演艺术水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