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市场林林总总的教学理念让家长一头雾水。
生活报5月7日讯 眼下,省城各类针对婴幼儿开设的早教机构遍地开花,尽管收费昂贵,但依然受到不少家长追捧。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早教机构已经脱离了早教的初衷,有些价格离谱的早教机构甚至成为商家敛财的工具,家长为孩子选择时,还须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噱头繁多各个“天价”
据哈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市推出的早教品牌有近三十个,其中比较成规模的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瑞吉欧教学体系、海伊斯科普教程等。很多早教机构为了“自抬身价”打出了全球早教领先品牌、国际标准课程,蒙氏教学、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宣传口号。至于这些品牌、教学方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有哪些区别,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
“0至3岁的孩子具有无限潜能,需要专业科学的引导,我们机构属于蒙氏教学,对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好的作用。”南岗区某早教中心老师的一番话让宝宝仅7个月的勤勤妈动了心。一年10800元的早教费用堪比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勤勤妈认为“钱用在了刀刃上”,而对于这种学习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勤勤妈说,“管她啥教学方式,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让孩子早学多学点东西总没有坏处。”陈女士住在上海街,看到自家小区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学早教后,担心输在起跑线,就给1岁的女儿报了一个早教班,一节课时间45分钟,价格为180元,如果报全年班,学费可以优惠,96节课的价格是11000元。“我不知道怎么选,人家学,咱就学呗”。
林林总总的教学方式家长不懂,早教机构的老师又如何理解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哈市多家早教机构都称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学方式。专家表示,蒙台梭利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的理念是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而记者在道里区一家应用蒙台梭利教法的早教中心咨询一位教师该理念到底要教孩子什么时,她却说不出来,只是强调该机构使用的是高价买来的“蒙台梭利”教具。记者在其他一些早教中心采访时也遇到类似情况。然而,每个早教机构全年的课程收费都在万元左右。尽管如此,哈市各大早教机构依旧门庭若市。
市场巨大监管“真空”
记者从哈市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市百余家的早教机构基本上属民办,这些民办机构基本上都是以“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
据了解,目前早教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家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这块只负责幼儿园的准入和管理,不负责早教机构的审批和登记,也没有监管责任。一位教育机构负责人说,早期教育机构还不属于“教育机构”范畴,教育部门也谈不上对其进行监管,因为没有相关的条文对早教机构进行规定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早教机构在监管方面的缺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早教机构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学早教的,大部分都是学幼教的,所能提供的证件仅是幼师毕业证而无某种专业教法的培训资格。大多早教中心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同时,随着早教市场的不断扩大,家长和早教机构之间的各种纠纷也开始出现,但是因为没有针对性的文件,缺少有效的法律约束,造成家长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也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影响。
选早教家长“擦亮眼”
从事多年幼教研究的哈市幼儿师范学校科研科肖向夷说,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为更加合理,眼手协调能力更强,随着他们的成长,可表现出自发性增加,侵略性减少,与伙伴及父母的关系融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强。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早教要针对不同的婴幼儿的自身状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父母“指手画脚”进行不合理的操作,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过多的强迫,太过突然的生活习惯转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违背孩子天性,对想象力的启发反而造成阻碍,实质上无意中对孩子进行了一种无形的心理虐待。对于家长来说,要针对自己的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的生长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如果有全部揽入囊中的想法,那么反而阻碍宝宝的健康发展。
肖老师认为,家长首先要端正心态,早教是让孩子“快乐”,而不是通过早教达到一个“目的”。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科学早教,还不如放归自然,和孩子听音乐、讲故事,陪孩子接触大自然等比上任何早教班都有价值。同时,要想结束早教机构这种监管真空的状态,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早教机构进行规范,在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收费等方面设立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早教市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