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哈市红军街上目击两个问题马葫芦“开刀”
2012-05-09 13:40: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焱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5月9日讯 夜幕下的哈尔滨,车辆渐少,维修问题马葫芦的郝伟和他的9位工友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7日20时许,记者来到哈市南岗区红军街,见证了两个凹陷马葫芦两小时修好的全过程。

  据悉,7日晚起,哈市出动800余人,6月10日前整修完近3万个马葫芦。此次整修涉及60余街路,提醒驾驶员注意避让。

  -病患

  南岗区红军街毗邻邮政街路面上的两个马葫芦,均已凹陷到路面下,形成一个大坑。

  -症状

  因为这里地处上坡,车辆需要加速,而车辆从这两个马葫芦上碾过时,咣当之声不绝于耳,车辆也随之上下颠簸。

  一位的哥告诉记者:“这俩像个大坑似的马葫芦,对车的损害可大啦。从这儿过,不仅司机吓了一跳,外地乘客还会对哈尔滨的路况说三道四,该整整了。”

  -病因

  据哈市道路检查井专项整治指挥部安全技术部部长郝伟介绍,这俩马葫芦凹陷的原因是井盖周边没有进行特殊处理,与路面上沥青基础没有分别,因此在受到雨水浸泡和车辆反复碾压后,形成凹陷,是基础不牢的结果。

  -治疗方法

  此次进行的是外科手术式的大修,先将“坏死”的部分全部切除,换上抗轧的“新肌肉”,达到平整、车行安全顺畅,可保两年不“犯病”。

  -术前准备

  整治前首先要“封路”。施工人员将写有“检查井专项整治”的警示牌在问题马葫芦边上围挡起来,还放置了爆闪灯。同时,在距离围挡约20米处设置红路椎,提示过往车辆绕行。然后,以井盖中心为圆点画圈,把问题马葫芦全部圈进圆圈内。

  第三步:打油铺沥青混凝土

  21时10分,第三个作业组开工了。他们在调平水泥预制盖板上,将温度高达170摄氏度的沥青油灌在坑槽中,行话叫“打油”。像502胶一样,把水泥盖板和沥青混凝土粘在一起。打完油,又铺上沥青混凝土,随后进行压实路面和清理残渣的工作。

  截至22时,两个问题马葫芦的“大手术”宣告成功完成。

  记者注意到,维修后的马葫芦,还立着警示标志,因为沥青需要凉透,防止因车辆碾压导致刚修好的马葫芦周边变形。

  -手术过程

  第一步:挖坑剔除“坏死”部位

  20时16分,随着一声尖厉刺耳的轰鸣声,尘土四起,手锯切进画好的线上。接着,破碎锤将凹陷马葫芦周边的沥青切割得松散如碎砖块。施工人员将破碎的沥青块清理干净,露出一个半米深的坑。20时55分,一个问题马葫芦的路基已经拆完。

  据哈市道路检查井专项整治指挥部安全技术部部长郝伟介绍,干这活儿就像做手术,又像生产流水线,把“创面”清理出来,第一组人员的工作就完成了。他们会去下一个问题马葫芦继续干同样的活儿。一个作业组从晚上8点到次日4点,能修好十多个问题马葫芦。

  第二步:调平盖上水泥盖板

  近21时,随着第一个作业组离开,第二个作业组开工。

  施工人员在55厘米深的坑槽中铺上了干硬性混凝土垫层,然后进行第一次调平。这个路段是个坡路,“找平”花了10分钟。这边“找平”成功,那边“啪”地一声响过,一块厚达20厘米的整块水泥预制盖板被吊车装在坑内。

  “这下好了,基础牢了,不怕轧了。”路旁看施工的行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这样做一劳永逸,不糊弄。第二次调平后,加固的井盖井圈被装上。接着,进行第三次调平。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