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4日讯 黑河市地处大、小兴安岭交界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发展北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作为农业大县的嫩江县紧紧抓住区位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北药种植,推动了全县北药开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目前,全县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加快土地流转强化基地建设
2009年4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嫩江县北药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坚持种植专业化,实施“公司+种植示范基地”和“公司+专业种植农户”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租赁、流转农民土地,强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托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嫩江县积极加快农民对公司的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洗脚上岸,从事外出务工、畜牧业养殖等相关产业。在2009年~2011年,公司在土壤肥沃、基础条件较好的近郊地带规划建设了7.5万亩的北药种植基地。2012年,公司又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万亩,使基地总面积达到了10.5万亩。有了基地的保障支撑,嫩江县北药产业日益发展强大,被省农委确定为省农业产业化调整重点项目,北药公司也先后被确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单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诚信企业和明星企业。
村企合作共建实现互利双赢
嫩江县在北药产业发展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镇企共建”、“村企共建”的发展思路。北药公司与长福镇以及所属村屯开展合作,推动了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长福镇属近郊平原乡镇,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资源增收乏力。2009年,公司以远远超过市场价的高价每公顷4000元,将长福镇长庆村的万亩土地流转租赁,并在整合连片土地播种、除草、施肥、采收加工、运输等方面用工上优先雇用当地农民,确保农民在土地出租费和劳务用工费上实现双收益。2011年种植基地雇用农民工达到25万人次,发放农民工劳务工资累计达到2600万元,使5230余农户平均增收5000元。长福镇农民小李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又在公司务工,每月月薪达到3000多元,全年收入是原来的2~3倍。
依托科技支撑推动产业经营
嫩江县积极出台措施扶持北药公司做大做强北药产业,发展产业经营,帮助公司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34万平方米,年产中药饮片1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拥有560多个就业岗位的现代化大型中药制药厂。公司严格按照国家GMP标准要求,建造标准化生产车间及附属配套设施,引用成套的国内先进中药饮片加工设备与质量检测仪器,建立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健全综合管理体系。2010年8月,经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验收,公司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2011年6月,又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GMP标准认证。当年实现加工中药饮片5000吨,获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4500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
据了解,未来5年内,嫩江县将在“中国北药之乡”战略发展目标引领下,将北药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积极打造全国最大、最具行业影响力、最具品牌价值的北药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