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讯 前段时间,关于百姓深恶痛绝的“黑车”现象,记者曾深入基层实地采访,采写的《富拉尔基区“黑车”猖獗扰乱营运市场》新闻稿件见诸报端后,立即引起富拉尔基区委、区政府和富拉尔基区交通运输局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大力整治“黑车”,不护短,不手软。连日来,打击“黑车”的行动收到了显著效果。5月11日,齐齐哈尔日报继续刊发了《富区整治“黑车”行动获战果》一文,引起了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冬炎的高度重视,并在该文上作出批示:“‘黑车’营运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乘客安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挤压合法经营的发展空间。齐齐哈尔日报很好地发挥了新闻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使这一违法行为引起高度关注,尽到了社会责任,应该得到社会赞誉。新闻媒体要继续关注,跟踪报道,督促执法部门一抓到底……”
近日,记者在市区内经过多次实地调查暗访发现,“黑车”扰乱营运市场的行为同样屡见不鲜。更令记者吃惊的是,其中,扰乱营运市场秩序的“黑车”车主一部分竟然是残疾人,开着残疾人专用车,明目张胆在路口“揽客”。一些“黑车”车主还漫天要价,不给任何票据,大赚“黑心钱”!
本报刊发《富区整治“黑车”行动获战果》新闻稿件后,数名读者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反映市内也有“黑车”扰乱营运市场的现象。闻听记者欲暗访,开了十多年出租车的杨师傅主动向记者提供线索。据杨师傅介绍,市内“黑车”主要以吉利、捷达、面包车以及残疾人专用车为主,这些“黑车”主要“盘踞”在铁锋区炮台道口、原二玻璃厂路口、王屯以及龙沙区南苑开发区、糖厂院内、农垦局医院等地。
5月14日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铁锋区原二玻璃厂路口处,见到两辆银白色面包车、一辆轿车停在路口一侧。附近群众称这些车都是等“活儿”的。记者随后佯装乘客,乘坐了车牌为黑BRK686号,无任何出租车标志,在路边等“活儿”的轿车,并与司机攀谈起来。
记者:“你每天都在这等‘活儿’吗?”
“黑车”司机: “拉点儿是点儿,也干不了别的,是残疾人。”
记者这才发现这名“黑车”司机的腿似乎有残疾。
记者:“你这车啥手续都没有,不是‘黑车’吗?像你这样的,运管处不管啊?”
“黑车”司机:“咋不管,所以我们不敢上道‘拣活儿’。”
记者:“那要是遇见危险的情况,安全能保证吗?”
“黑车”司机:“咋不能呢!不能保证顾客的,也得保证自己的啊!”
记者:“你那儿附近都有什么车‘等活儿’啊?”
“黑车”司机:“残疾车就我一台,其余的都是正常的,都拉活儿走了”。
记者:“你早上最早几点钟就拉活儿啊?晚上工作到几点?”
“黑车”司机:“他们早上6点、7点的都有,晚上就不知道了,我下午4点多就回家了,干时间长了受不了。”
记者:“那这一天能挣多少钱?”
“黑车”司机:“也就几十块钱。”
在被问及乘客乘坐他的“黑车”是否比正常的出租车价钱便宜时,“黑车”司机说:“一样的价。”说话间,车子开到了位于龙华路的十二忠手拉面附近。记者要求下车,问“黑车”司机要多少钱?“黑车”司机张口就向记者要10元钱。
记者:“你也太黑了吧!比出租车还贵!”
“黑车”司机振振有词:“我们一般从路口到火车站都要10块钱。正常打车是8块5,路程3公里多,我管你要10块钱多要了吗?”而在记者表示车内没有计价器,无法知道准确公里数时,“黑车”司机不耐烦地说:“得了得了,给我8块钱。”记者向其索要票据,“黑车”司机拿不出来。
5月15日上午9时20分,记者来到铁锋区炮台路口处暗访,只见路口西侧现场有10余辆没有任何出租车标志的轿车停在这里。知情者告诉记者,这些车都是“黑车”,正在“等活儿”。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会儿,见到一辆“黑车”疑似刚拉完“活儿”回来。记者佯装乘客上前询问能否走,“黑车”司机看到“有活儿”挺高兴,记者随后坐到该车副驾驶座位上,告诉司机开往站前大街电务大厦。途中,记者与“黑车”司机聊了起来。
记者:“你刚拉活儿回来啊?拉了几个活儿?今天早上几点出来的啊?”
“黑车”司机:“刚拉活儿回来,我8点多就出来了。这是拉的第三个活儿。”
记者:“运管处不管你们吗?”
“黑车”司机:“偷着拉呗!”
据一位开了10多年出租车的夜班司机老李透露,在炮台道口等车的“黑车”较多,一般在早6时,“黑车”就开始出来等活儿了,最多的时候,能看到10多辆“黑车”停在路旁。其中,很多“黑车”以残疾人专用车为主。提起“黑车”,一些出租车司机既生气又无奈。他们表示,这些“黑车”白班、夜班都有,雨雪天气以及过节的时候“黑车”就更多,营运市场就这一块“骨头”,“黑车”也抢着啃,而且什么费用都不缴,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为此受到影响。而对于这些“黑车”,特别是残疾人驾驶的“黑车”,一些百姓也道出了担忧:“这些残疾人遇到突发事件,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咋能保障乘客的安全?希望相关部门能严格管理,坚决取缔这些‘黑车’,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