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20日讯 “你是怎么知道基药的?”在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正准备取药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知道“基药”是通过朋友介绍的,当时朋友告诉她到社区开药非常便宜,能比到药店买药省去一半的费用。张女士的父母都上了年岁,经常是大病小病不断,每个月用在药上的花费都在两三千元。听了朋友的介绍后,她对“基药”的目录进行了研究,发现虽然父母所用的很多药品在“基药”中并没有,但是抗菌、消炎类等常用药都属于“基药”范畴。在经过社区医生为她的父母进行诊断之后,重新确定了“药方”,再凭“药方”到“药局”买药,就这样,张女士在社区开到了一些“基药”。
而患者曲先生也认为现在得个感冒发烧到社区医院看看就行,不用去大医院,“以前因感冒去大医院看过病,买药要花一百多元钱。这回来社区看感冒,医生检查后只给开了一袋不到2元钱的感冒片。”
“基药”的价格与医院“药局”和药店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建民主任给记者开了一张“药单”,上面列出了6种常见药的规格和零售价,只要记者到药店去问一问这些药的零售价,就会清楚“基药”的“本色”啦!果真,药单上的每一种药都比药店要便宜许多!质量都是一样的,价格优势使“基药”吸引更多的市民到社区看病开药。
“我们医院就有医生因多给患者开药而受到主管部门的处罚,别的社区医院也有。现在都是电脑管理,医生治什么病、开什么方、用什么药都能查到,而且,社区医院的医生多开药也捞不到一分钱的好处,所以大家都是按患者病情适量开药。”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巩医生介绍说。
巩医生认为,现在哈市社区医院所使用的管理体系在某些方面要比大医院更加规范和有效,社区医院只允许使用基本用药,医生开药的范围也都是“基药”,而“基药”都是相关部门通过招标确定的,是一个不变的“死价”,它来到医院时就已经被定价,出售时更不允许提价,医生无论给患者开多少“基药”,也得不到一分钱的回扣。所以,和其他的医院不同,社区医院无法靠卖药赢利。因此,一些医生想通过看病而发生的逐利行为在社区医院能被有效杜绝。
巩医生说他自己曾在一家二级医院工作过,由于看男性病看得较好,总会有一些患者找他看病,同时南方的一些药商也“看中”了他,时不时地会找他寻求合作,“你知道一盒药他们卖多少钱?278元!你知道一盒药他们能给多少提成吗?90多元啊!所以,当时很多医生每天靠卖药就能收入不菲!现在一些医院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而为此付出代价最多的就是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