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10日讯 六月初的五大连池景区,早晚还略有凉意。在老黑山景区门前,挂着各地号牌的大车小辆挤满了整个停车场——虽不是最热闹的季节,但这里已经出现了人头攒动的旺季景象。
数据显示,2011年五大连池景区旅游人次达到120万,门票收入实现325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6.9%、41.1%。今年气温刚刚转暖,游客人数就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2成多。“这些转变得益于景区‘生态、健康、休闲、文化’定位,以及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转变。”五大连池风景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屈树广对景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完善硬件打造提档升级的基石
五大连池有山有水,更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火山自然景观,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配套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景点单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旅游业发展。
“硬件建设是促进景区旅游提档升级的基石”,基于这一理念,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争取到位资金1.6亿元,完成了车行观光木栈道、北饮泉改造、二龙泉生态主题公园、环台地道路、景区游路改造、环湖景观路等项目一期建设。温泊景区改造、湖滨公园、格球山景区开发、南洗泉改造建设等项目正在实施。全部项目建成后,这里将形成一个“远可赏、近可嬉”的综合性、复合型观光景区,上到老叟下至儿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快乐的所在。
登上正在建设的格球山景区,被当地居民称为“小天池”的含水火山口映入眼帘。环池而建的行人观光木栈道已铺设完毕。山水、林池相映,林中不时有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向我们讨食,十分乖巧可爱。这个“小天池”名堂不少,池里生长的倒鳞鱼不但世间罕见,而且“倒鳞”至今还是个谜,连水产专家都给不出个合理解释。陪同记者采访的景区宣传部长宋万才告诉记者,格球山景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将于近期向游客开放。
五大连池景区并不偏僻,但在人们心中似乎是个“遥远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以来交通并不十分便捷。如今,哈尔滨到五大连池景区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驾车不到三个半小时即可抵达。五大连池机场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预可研评估,有望今年开工。在老黑山区石海景点游玩的哈尔滨游客李先生已经做好了打算,“现在交通方便多了。今年端午小长假,要带领一家老小来这里好好休闲一下。”
发力转型挖掘旅游深厚的内涵
“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见景就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这是许多人对“旅游”的戏称。“来五大连池不能是简单的看看景,喝点水!”围绕“生态、健康、休闲、文化”品牌景区的发展目标,景区党委提出了两个转型: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体验休闲游转型;由简单的矿泉洗泡向全面康疗转型。
在通往温泊景区的码头建设现场,十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为让游客尽享休闲之乐,景区在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上下了大功夫。通往温泊景区的三处码头建设工程、南洗泉改造工程中的按摩池项目以及正在谋划开发的森林公园等等,无一不是为游客打造休闲的家园、找乐的胜地。
5月22日,五大连池风景区与东方永安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5.5亿元的建设项目正式在五大连池旅游名镇落地生根。其中,13亿元将投向家居宾馆、商业街、特色餐饮街等商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景区的商业服务功能将实现质的飞跃,真正实现“吃住游购娱”一体化。
“南泉治胃、北泉管睡,用这里的火山泉水泡一泡,慢性病都没了。”一位来自齐齐哈尔的女游客对五大连池火山泉的保健治疗作用格外感兴趣。她告诉记者,以后每年都要来这里调养两个月,泡泡泉、喝喝水,给身体加油补氧。今年,景区把康疗产业纳入了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对俄专门疗养院、高端人群专门疗养院将相继落成投用;老镇中保留的疗养院将逐步改造升级。
做强产业促进旅游向纵深发展
去年,上海的一家公司得知这里有矿泉水稻,出价百元一公斤提出“包圆”。这让景区的管理者们深深地意识到,依托矿泉水走产业化之路,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作为世界三大冷矿泉之首的五大连池矿泉水名扬天下,每年自涌泉总量达3000万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五大连池瓶装矿泉水的年产量一直在10万吨以内徘徊。巨量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景区的领导层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景区的发展就是产业的发展”,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大省”的目标,景区发展产业化的信念更加坚定。
目前,与北京御银山公司合作的矿泉城建设不断扩容,两条年产20万吨的矿泉水生产线已经投产;今年力争再上一条大桶水生产线,达到30万吨产能,并建立面向全国的营销网络,快速提升经济效益。
本着“树亮点、走高端、打精品”的原则,做精做细矿泉食品产业,组成矿泉米、矿泉肉、矿泉鱼、矿泉蛋、矿泉豆腐等矿泉套餐,形成品牌。
加工产业、相关延伸产业……每个产业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五大连池景区“大旅游”经济发展产业链条已经构建完毕,一个立体的纵深的景区发展蓝图已经在眼前展开,其接续的就是发力前行,做实做大做强。
打造文化赋予旅游更强生命力
“没有文化的景区是没有灵魂的”。景区在抓经济的同时,抓文化的手也更加坚定。
他们将五大连池圣水节定位为中国北方民族狂欢节,并以之为载体打造独特的景区文化。组织民间人士,挖掘每个景点的传奇故事,赋予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以生命的灵性,让游人在壮美神奇的山水中,在温婉神秘的故事中身心投入、流连忘返。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聘请了专业人士设计景区LOGO和系列纪念品,并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以此扩大景区的知名度。
眼前的五大连池景区,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力谋华丽转身的五大连池景区,已运好“笔墨”描绘一幅旅游产业宏大画卷。“假以时日,这里将成为特色独具、世界知名的观光胜地!”屈树广道出了全体景区人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