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综述
2012-06-30 09:25:0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崔天舒 韩建平 常春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30日讯 当下,我省正值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区域竞争、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抓机遇,谋发展?

  2011年下半年,省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在全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决定。此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自觉把创业作为龙江发展之基、把创新作为龙江振兴之魂、把创优作为龙江腾飞之道,积极投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凝心聚力

  上下一心“结共识”

  2011年9月2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主题活动举行集中学习。

  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在全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要激发全省上下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以务实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奋进的作风,更好地推动龙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能特点,确定“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切入主题,解决自身在发展和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省政府各部门不仅要率先行动,积极落实省委部署,还要切实加强对下面的指导,使“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省委副书记杜家毫,也从创新时期党建之业、创执政理念之新、创干部素质之优等三方面,对全省扎实开展活动作出阐述。

  省委专门召开“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动员部署会。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泽洲,对充分认识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任务要求、切实加强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进行质检基地建设,开展护农爱农行动,推动农村现代农业合作社建设……”2011年底,省质监、工商等42个省直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助力发展的保障举措。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地方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按照省委部署,召开党委(党组)会议582次,制定活动方案1379个,迅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

  “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局良好。

  抓住中心

  强化创业“促发展”

  项目建设是“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的载体和支撑,是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总钥匙。

  在项目建设年背景下的“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党组织围着项目转、党员干部盯着项目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支部牵头项目、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区等载体,激励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项目建设中当先锋、作表率。

  据统计,“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过程中,全省项目建设一线新建党组织1317个,参与党员31763名;成立党员突击队2679支,参与党员30256名;全省实现新上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73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59个。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的现状,全省也组织开展了“万名创业小老板和小企业培育成长活动”,推动全民创业。截至目前,全省90%以上的市、县已经建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新成立各类人才培训基地82013个,开办创业培训班3294次,培训357943人。此外,我省还启动了12个省级创业型城市的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还多方筹措,帮助协调解决创业资金224057.8万元,党员带头领办各类经济实体1832个。

  据统计,“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培育创业标兵、致富能手9222人,全省新增个体工商业户55457个,新增就业、创业人员30万人以上。

  发动引擎

  努力创新“助腾飞”

  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切实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是省委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创”出一片天地?

  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是问题的关键。为突破这些难题,全省各级党组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作为中科院与哈尔滨市战略合作的项目,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引领科研创新方面的核心作用,做好各项工作。截至今年年初,已有20家研究所的23个项目入驻,成立8个研发中心(公司),签约入驻企业107家,总签约项目18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218亿元。

  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地位,持续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全省各级党组织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协调下,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转化为手段,助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大力开展“千名专家进站点,远程教育联万户,全省农村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先后培训农村党员群众500多万人次,培育农村“科技明白人”2.7万人。各级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大力开展“农家女大讲堂”“农村青年致富实用技能大培训”等活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新型农民队伍建设。

  同时,全省基层党组织还深入开展“百局联百村”、“场县合作共建”等活动,实施富民强县、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新建农业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2990个,新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个数3596个,辐射带动同产业农户198762户。

  一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新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14个,引入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企业353个,转化科技创新成果1258个,加快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进程。

  服务群众

  创优民生“铸和谐”

  活动中,我省各级党组织将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8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万人。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2011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万套,当年竣工40万套,总量居全国首位。改造农村泥草房26.1万户,近90万农民喜迁新居。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11年,我省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6所。投入5亿元,建设“校安工程”项目189个,完成标准化学校450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0.4%和50.5%。

  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新建扩建县级医院101个、村卫生所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个。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

  深入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9.9%,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份。全省各级党组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一串串喜人的数据,一个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潮在龙江大地越掀越高。加速发展的龙江好比一艘巨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乘风破浪、飞速前行。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