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讯 治理公交车不文明行为,需要大局视角、统筹兼顾,需要换位思考、多管齐下,而归根结底,需要人本关怀,需要管理智慧,需要强烈的责任感。期待通过这些治理措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让市民的出行更安全更舒心;期待通过这些治理措施,为“创城”加分,让城市更和谐更文明。
当下,冰城到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创城”热潮。但与之极不协调的是,我市一些公交车的违法、违规行为——任意变道、不靠站台停车上下客、闯红灯、急刹车发出噪声、高音喇叭“叫道”。部分公交车在马路上简直就是“横膀子晃”。(见本报昨日第一版、今日第一版)
公交车“横膀子晃”的传统由来已久,朋友之间私下调侃,经常会说某某路公交车司机是开坦克出身,某某路公交车司机是开战斗机出身,甚至互相提醒,过马路走斑马线时看见某某路公交车要多加小心……这些话听起来是玩笑,但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不是玩笑,是风险。可是为什么城市中的“霸道公交”久治不愈呢?正在向全国文明城市努力迈进的哈尔滨哪里容得下这“流动的不文明”?
规范公交车行为,首先要从驾驶员身上入手。我们看到的是“霸道”的公交,其本质是驾驶员太“疯狂”。而“疯狂”的驾驶员大多源于企业管理的疲软。上到交通法律法规,下到企业车队管理规章,对公交车驾驶员行为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没有一条允许驾驶员任意变道、不靠站台停车上下客、闯红灯……公交车开成这样,企业难辞其咎。只有企业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驾驶员,将文明驾驶和按章驾驶与绩效考核、个人收入挂钩,用切身利益约束公交车驾驶员规范驾驶,才有望改变现状,促使公交车文明服务、文明停行。
治理公交车不文明行为,企业是治理重点。无论国有公交还是民营公交,都改变不了其公共属性,而且企业既然从经营中获取了利润,就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有些公交车的表现不仅不优质,甚至不及格,甚至对人们出行安全产生威胁,这就不治不行了。然而,治理驾驶员是治表,治理企业才是治本,如果企业继续不作为,管理部门必须拿出办法让他们付出代价。
改善部分公交车不文明现状,管理必须到位。具体而言,管理公交车,需要大局视角、统筹兼顾,需要换位思考、多管齐下,而归根结底,需要人本关怀,需要管理智慧,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从1831年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公共汽车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城市都有成熟的公交车管理制度和规范,足够学习,足够借鉴。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公交车管理不存在“不能”,只有“为和不为”。
期待通过这些治理措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让市民的出行更安全更舒心;期待通过这些治理措施,为“创城”加分,让城市更和谐更文明;期待通过这些治理措施,让“霸道公交”成为城市“流动的文明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