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15日讯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市政法委获悉,结合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哈市将启动为期5年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该工程将从源头切入,向机制问成效,通过阶段性推进,以实现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的突破创新,建立起与哈市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哈市先后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各级党委、政府找准切入点、创新点,从政策制度保障、方式方法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通河县洪胜村的农民孟广森告诉记者,他和村里的7户农民,在驻村单位县审计局的引导扶持下,修建了7栋养鸭大棚,去年每户纯收入2.8万元。今年扩大了养殖量,收入还能更高。驻村干部告诉记者,实实在在帮农民致富这一经验让他们与农民拉近了距离。现在,他们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香饽饽”,家家户户争抢着邀请他们。在通河,全县6镇2乡82个行政村农民群众对驻村干部的满意率达99.1%。“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我党工作的传统“法宝”,成了哈尔滨破解社会管理村屯难点的亮点。此外,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民经济合作社、村民工会、便民服务站为平台,以多种协会组织为纽带,带领村民致富,延伸公共服务的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1+3+N”综合服务管理模式;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随叫随到的延寿县延寿镇化解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等解决创新社会管理难题的典型经验也都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在文林电力花园小区走访时,居民王春艳与记者唠起了“网格化”的好,她说,现在“身边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区”了。该小区自2010年8月末物业弃管后,有一个单元的居民生活用水就成了问题,几十名居民到处上访,要求恢复供应自来水,却始终未果。“网格化”后,水、电等单位都是网格的成员,在共同协调下,小区居民终于在今年元旦吃上了自来水,化解了怨气。
社区人、情、事放入“格”中,多级多层次帮助社区网格解决实际问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在社区。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哈市南岗区实行“网格管理”,三级包保。将全区30余个职能部门,涵盖综治维稳、城管城建、公共安全、民生保障四大项100余小项的工作任务、职责,统一投放进入全区137个社区1074个网格,全国首创了社区法律诊所工作模式,目前,哈市按每300-500户划分网格,设置28499个居民小组,组建了网格信息员队伍,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回应民情所需。今年民政部专门在哈市召开了全国社区建设现场会,推广哈市的经验做法。
道里区抚顺社区中心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即坚持“以大带小、以一带多、中心辐射周边”建设原则,将各项资源及功能整合进中心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为老服务、帮残扶弱、文体娱乐等十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延伸服务管理半径,实现社区居民服务全覆盖。目前该区19个街道已辟建千米以上中心社区13处,今年年底将达到21个。通过中心社区建设,构建了功能齐全、力量齐整、资源聚集、保障到位的中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服务项目多样化,进一步满足了居民各项民生需求,提高了社区向心力。
哈尔滨市政法委书记王小溪介绍:哈尔滨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摸索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社情民意网格反馈、矛盾纠纷网格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等创新模式和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走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力量”。王小溪说,只有了解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百姓身边的鸡毛小事,才能最大程度消除民怨,实现社会管理为民解忧。
在这些典型经验基础上总结推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完善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以做强做实基层服务管理平台为着力点,整合基层资源力量,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起机关联系服务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机制;建强“社区、村”两个社会服务管理基础工作平台;实现大调解体系有效衔接,治安防控体系深度覆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规范健全;推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虚拟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整体提档升级;建成适于实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集成的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