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抚顺社区开创社区服务新路
2012-07-18 10:55: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琪 马秀芬 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18日讯 从为社区居民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到关注社区民意帮老助残,再到区内的群众文化生活,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社区一直在努力全面构建功能齐全、力量齐整、资源聚集、保障到位的中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经过努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让社区熠熠生辉。

  立足服务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

  8时“上班”,17时“下班”,道里区抚顺社区89岁的冯大爷的一天就从抚顺社区服务中心开始。在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室里,冯大爷告诉记者:“家里白天没人照顾,多亏了社区里有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日间照料室,既有人照顾,又有很多老年人在这里活动,来这里家人放心,我也开心。”据介绍,针对区域内高龄、空巢老人的不同需求,抚顺社区通过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志愿者入户结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老人的需求。

  在这座全省最大、功能最全的社区服务中心里,8大类128项社区管理服务内容已全部纳入一站式服务大厅,把辖区内的党建、服务、培训、活动、帮扶五大类资源集中起来,向其他社区延伸。积极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使居民在10分钟内即可享受到医疗、家政等快捷服务。

  近年来,市、区、社区共同投入5000多万元对辖区内的72个庭院升级改造,粉刷190栋楼,让抚顺社区这个曾经以脏乱闻名的“小地包”变身成整洁温馨的大家庭。

  扶残助贫多渠道帮扶创业就业

  下岗多年的邵凤华现在是一家养老院的经营者,回想当初创业,她说:“是抚顺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我协调各方关系,帮忙跑贷款。”如今事业小有成就的她为了回报社会,为社区内的多位求职者提供了岗位。

  面对弱势群体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的“三多”现象,抚顺社区采取“扶技扶志”、牵线搭桥、拓宽渠道等方式,通过实施“素质升级、就业创新、人才激励”三大工程,让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社区还专门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形成前台招聘、后台技能培训的“前店后厂”模式提供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对辖区内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免息贷款;今年年初,成立了抚顺地区商会,只要不挑不捡,24小时内可以在社区内包括餐饮、医药、物流等27家企业就业。

  为让弱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抚顺社区打造“温馨365”网络,通过3个平台、对6种重点帮扶对象落实了“一网、一卡、一铃、一店、一基金”5种帮扶途径。对于困难边缘人群以及突发性困难、需要临时救助的家庭,建立起爱心救助体系,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和发起各种爱心活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活力文化 居民天天有节目

  在抚顺社区文化中心,记者看到这样一份“菜单”:周一:交际舞、健身舞;周二:太极拳;周三:拉丁舞……这仅仅是抚顺文化中心多功能厅的一份简要活动安排表。乒乓球、台球、声乐、腰鼓……楼内活动室里从早到晚都有居民活动;室外,一个2000余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在盛夏的夜晚则成了社区居民欢娱的场所。

  天天有节目,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特色,年年有精品。多年来,这里共开展文化活动达千余场次。为了不让社区文化中心成为空架子,抚顺社区把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以文化中心、社区文体活动站、驻街单位文化室为主体的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和以社区干部、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群众文艺骨干为主体的社区文化体系,走出了具有抚顺特色的文化之路。社区文化中心有了创新思路的支撑,更加具有活力,迅速成为地区居民群众的乐园。

  以文化凝聚人,以文化团结人,生活在抚顺地区的居民群众每天都能感受到文化气息,凭着实打实的干劲,抚顺社区荣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的称号。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