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铁齐齐哈尔客运段最后两列客运绿皮车下月被空调车取代
2012-07-19 08:24:07 来源:生活报  作者:高中华 孙海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210次列车车厢内的小风扇

  齐齐哈尔客运段机房的绿皮车

  生活报7月19日讯 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在坐火车游历中国时写道:被绿色铁皮包裹的世界要有趣得多。在这个移动的长龙里,人们用惊人的热情嗑瓜子、打牌、聊天和喝茶,每个人都好像在度假,总有无限的创意来打发时光。“中国人‘生活’在火车上。”

  过去30多年间,每一辆绿皮火车都承载过无数苦乐相伴的旅程记忆。2012年8月,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客运段最后两列绿皮车将结束他们14年的使命,被空调车取代。14日17时,记者登上齐齐哈尔至大连的2210/09次绿皮车,体味着渐行渐远的绿皮车旅程。

  旅客:票价便宜就是太挤

  记者置身车厢内,头顶一排风扇嗡嗡作响,送出一股股带着汗味的热风,虽不清凉,但绝不能缺少,因为40度的高温会让有的人晕厥。车厢椅子下面、座位上、过道里都挤满了人。旅客老赵挤在两节车厢衔接处。

  老赵是齐齐哈尔市的农民,他和妻子坐车去大连打工。因为是无座票,老赵只能把大包小包堆放在火车门口的铁板上,自己坐在小马扎上,妻子则在一旁的地上铺了个小被单,半倚车门伸直了腿坐着。老赵说:“绿皮车票价便宜,就是太挤,买个板凳坐在车门口,这里凉快、通风,比车厢里舒服。”每有乘客到站,老赵都要把包裹挪到一边,这一路,老赵坐坐起起,不知道折腾多少次。

  列车长邹宏说:“有很多乘客习惯钻到椅子下面休息,你看这位大爷还特意带了凉席,看来是有备而来。”邹宏上前提醒椅子下面不安全,傍边一位大娘忙说:“他几十年的老习惯啦,偏说椅子下面舒服!”

  列车员:上车就在洗桑拿

  据列车队长郭亚荣介绍,1998年7月1日齐大铁路开通,是齐齐哈尔客运段为数仅有的几辆出局列车之一,也是唯一一辆开往大连的长途列车,几次获得全国红旗模范列车称号,可以说当年的2210次绿皮车是上等的出局列车,而今,绿皮车落伍了。

  据齐大车队党总支书李成伟介绍,2210次列车装配7节硬座车厢,6节硬卧,一节软卧,定额承载1500余人,单程用时17小时,绿皮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学生、农民工和旅行团。

  在绿皮车上工作14年的51岁的副队长杨维敏,齐大线开通时,她是该车第一任列车长。杨维敏说,硬座票价14年前就是73元,从没调整。

  据乘务组人员介绍,绿皮车冬冷夏热,冬天,乘务员站在寒风呼呼、结冰3尺厚的门厅里照顾锅炉,填煤、运煤,很多乘务员整个冬天经常感冒;夏天,车厢内拥挤,他们笑称:上车就在洗桑拿!

  供水员:真舍不得告别绿皮车

  绿皮车即将更新,在绿皮车上工作了33年供水员唐春杰有些失落。绿皮车升级空调车后,不再需要人工烧水、供水,供水员的岗位将不存在,2210/09次乘务组22名供水员将面临重新分配。

  15日清晨,记者跟随老唐为整个列车的14个大水壶填水。老唐接完热水,推着两个大水壶,挨个车厢倒热水,两个水壶刚好灌满一节车厢的大水箱。记者帮老唐一算,一天下来,14个大水箱,他要来回走上几十次,每天至少运送三四吨热水。

  51岁的老唐说:“在绿皮车上干了一辈子,真舍不得它,以后希望自己还能在绿皮车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