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郊区打造特色示范区 丰富市民“菜篮子”
2012-07-24 10:34:27 来源:佳木斯市政府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4日讯 昔日曾经享有“一乡保半城”美誉之称的佳木斯郊区,正在通过打造三级特色蔬菜示范区,引领全区大力发展鲜细特菜带,丰富市民“菜篮子”。

  今年,佳木斯郊区落实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鲜细特菜占有的比重高于去年,蔬菜生产总的基调是装满市民需求的“菜篮子”,丰富多彩安全市民的餐桌子,占据本市蔬菜市场相当份额。区里通过对上采取政策支持,在大田良种场675亩上建设区级鲜细特菜示范园区。区里先期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随后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将一外地种菜大户引入园区。这个大户,精耕细作,引技引资引进一些专业种菜户,很快就将温室大棚发展到300多栋。今春至夏,一些鲜细特菜纷纷打入城区市场,对于稳定市场价格,丰富市民菜篮子起到了一定作用。

  位于城区南部的郊区长发镇长发村,镇村联手建设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阳光明媚,各种移植的山野菜长势茂盛,一片新绿。在省农业开发办的支持下,由镇村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利用300多亩流转土地发展高科技蔬菜种植园区,格外引人注目。有关人士介绍,通过优惠政策将一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引入园区,新科技、新的发展方式引入园区。地方“老三样”蔬菜品种推陈出新,上市时间早了;过去需要上山采摘的山野菜,通过融入科技元素嫁接下山入田栽培成功,蕨菜长在大田里,草莓生在温室中,最早落户郊区佳新村的台湾瓜菜也在园区生根开花,无土栽培新技术也开始让当地菜农尝到甜头。近200栋温室大棚产出的新菜,使当地照搬老传统老套路种一般大路菜的农民受启示,纷纷到园区参观学习,把园区科技人员请去传授新技术,改造自己的传统田。

  长青乡万兴村是老蔬菜园区,共有蔬菜温室大棚328栋。老园区按照区里要求,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鲜细特菜在当地和俄罗斯两大市场的占有率。在区乡村三级服务引导下,园区承包人开拓进取,攀高结贵,和抚远几个边贸公司联手开拓对俄市场。328栋温室大棚所产蕃茄等新细蔬菜既占领本地市场一定份额,又远销俄远东地区。

  沿江乡泡子沿大白菜基地建设和黑通村淹制酸菜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将7000多亩白菜打造成了品牌菜外销,有的到市场零售,有的直接打入饭店,既增加了菜农收入,又丰富了当地市场。

  多元化投入建设蔬菜高科技含量园区,调整了郊区蔬菜生产种植结构品种结构,鲜细特菜与陆地蔬菜有机结合,使郊区菜农历史性改变着自己传统的蔬菜种植销售习惯,占全区20%的农民加入此行列,并收获与以往不同可观的经济效益。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使南方蔬菜1—2日内便可入市,参与市场供与需调节,但郊区以园区为核心支撑的蔬菜种植生产,仍然在旺季拥有60%以上的竞争量,淡季仅能供应市场10%左右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