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信贷总量近万亿元 金融助推龙江经济驶入快车道
2012-08-06 09:22:2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建华 李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6日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兴,金融兴。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助推器,金融运行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

  2012年时间过半,我省金融业交上的答卷令人欣喜,催人振奋——信贷总量近万亿,达9998亿元,同比增长23.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位居东北三省之首。上半年,新增贷款1236.9亿元,同比多增41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相当于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3.5%。全省存贷比为61.8%,比去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全省银行承兑汇票融资260亿元,各类企业债券、保险赔付等直接融资约130亿元。

  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渐入佳境

  上半年,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加强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投放与政策导向契合度不断提升,支持全省经济发展亮点频现:产业项目贷款余额901.6亿元,同比增长32.1%;保障房开发贷款余额157.7亿元,同比增长71.3%;工业企业贷款(含票据融资)余额2282.3亿元,同比增长30.1%(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2.3%);“三农”贷款余额3889.5亿元,同比增长25.3%;服务业贷款余额4160.7亿元,同比增长21.2%。

  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积极推进我省企业上市,省金融办今年以来举办了“2012·龙江金融论坛——资本时代的上市之路”,组织企业参加2012龙港粤浙经贸交流等系列活动;该办还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签署《企业上市合作备忘录》、与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分别签署《黑龙江省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合作备忘录》,为我省企业与各类投资机构、中介机构高效对接搭建了平台。

  目前我省20家企业进入上市改制实质阶段,10余家企业正在准备上市改制,另有6家企业正在筹备境外上市,企业上市态势喜人。

  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今年,省金融办与省发改委联合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省政府与中国人保集团开展合作的框架构想的请示》,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优势和保险服务,提高保险对我省“三农”的保障能力。搭建项目对接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龙煤、辰能等企业开展合作,探索保险资金助力发展之道。

  我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中、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龙江。目前我省已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业金融体系。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174.6亿元,同比增长12.9%。

  让金融杠杆撬动各方力量

  虽然今年以来我省金融和经济的互动令人心暖,但是我省金融工作面临的任务仍然繁重。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王迅分析说,从我省上半年货币信贷运行情况看,在产业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下,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贷款1300亿元以上的目标,目前已完成95.2%。但是应当看到,全省贷款增量主要集中在少数传统产业,此后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增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既要看到金融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也要找准经济金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跨越式发展,确保金融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我省金融业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仍需提速;直接融资比例有待提高,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度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等。

  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自然也成为撬动各方力量的杠杆。王迅认为,下半年,依据经济金融运行都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金融要紧紧围绕稳增长的政策和要求,认真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有利时机,加快支持产业项目建设,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大农业发展,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生领域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将我省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边贸优势转化为“资金洼地”效应。通过货币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同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着力推进信贷资金与企业项目的匹配,努力挖掘潜在的市场空间和客户有效需求,区分好信贷支持的主次顺序,保证论证成熟和进展顺利的项目需求优先得到满足,促进我省经济金融协调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