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警察救助站三方联手 帮助流浪男孩回家
2012-08-20 11:33:5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民警在检查长廊内物品。 

  东北网8月20日讯 17日下午,在红霞街21号居民院长廊下露宿了十余个夜晚的15岁的小齐被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回双城原籍;通江派出所民警查出另两名哈市户籍的12岁男孩家庭住址后,联系其家人来接他们回家。

  “居民院的长廊下,有小孩露宿”

  14日,哈市市民纪女士向记者反映,在红霞街一个居民院的长廊下,每晚都有一帮看上去只有十来岁的孩子露宿。

  在通江派出所,所长林殿发说,片警近日在巡查时也发现了这群露宿长廊的孩子。据警方了解,这些男孩大的十五六岁,小的也就十来岁。他们有的父母双亡,有的是单亲。白天,他们四处闲逛,饿了就到中央大街上的快餐店捡剩饭吃;晚上,就在居民院的长廊下睡觉。

  12岁男孩,举止像个“老江湖”

  16日22时许,记者、民警、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在红霞街附近等待“长廊男孩”归来。一直到17日凌晨,“长廊男孩”才陆续回“家”睡觉。

  17日1时许,记者在长廊下看到,两个男孩裹着被睡在长椅上,3个男孩蜷缩在地上的两个棉被里。

  民警把“长廊男孩”带回了派出所。经查,小强和小星12岁,一个父母双亡,一个母亡;小齐15岁,父亡;吴某和范某都是离异家庭。小齐双城人,范某阿城人,其他三人是哈市户籍,4人小学文化,1人文盲。

  在派出所,12岁的小强始终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举止像个“老江湖”。他手插兜斜站着,一条腿不停地晃动,指着正在拍照的记者说:“谁让你们来的,有什么好照的。”通江派出所副所长康磊说:“这些男孩虽然目前没有犯罪事实,但他们没有收入,如不加以救助和教育,在社会上游荡随时都有潜在危害。”

  17日凌晨2时许,“长廊男孩”们被安置到市救助管理站。

  “那个家,我待不下去!”

  17日早晨,在救助站睡醒的小齐第一次有了想赖床的感觉。他说:“这是我几个月来睡得最香的一觉了。原来,我和几个小孩住在红霞街龙江银行的门廊下,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四处逛了。这几天,那几个小孩都走了,我就搬到这个长廊里来住了。”

  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已联系了他的户籍地政府,下午就派专人送他回双城。听到要回家的消息后,小齐却说:“别送我回家,那个家,我待不下去!”在记者的询问下,小齐说,爸爸几年前就去世了,妈妈跟别人跑了,小学没毕业他就辍学了。他来到哈尔滨想打工,可年纪小没人雇他,他就在快餐店捡别人的剩饭吃。他说:“在这儿我有朋友,有饭吃,吃得比家里好多了。”

  与小齐的经历类似,12岁的小星母亲去世后,就成了流浪儿。记者问:“你离家出走,爸爸就没找过你吗?”小星冷冷地回答:“没有。”昨天,救助站已联系了小星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希望找到他的父亲将小星带回监管。

  市救助站半年救助74名流浪儿童

  据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张岩峰介绍,近年来,自主离家出走流浪的少年儿童比率有所提高。这些孩子大多来自离异家庭、暴力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无人监管家庭。仅今年1-6月,市救助站就已救助了74名流浪少年儿童。

  据了解,目前流浪儿童解救已上升为国家行动。今年哈市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由民政、公安、卫生、城管、财政等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力争今年年末前消除街面上的流浪儿。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