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8月22日讯 涉案金额上亿、受害人6000余名,在哈市轰动一时的灭火剂集资诈骗案,日前,最后一名关键人物田新民被检察机关提请公诉。2003年,由张庆辉和田氏姐弟组成的团伙,带领着他们的团队,曾在一年多的时间,以高息做诱饵,上演着暴富骗局,骗局背后,是一个个被害人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难以抚平的伤痛。
动了邪念 拿到灭火剂发明专利 找来“集资高手”入伙
2000年,56岁的张庆辉帮朋友李华联系消防灭火剂项目的实验场地,解决设备。经两年多的研究,李华的“消防灭火剂”获得成功,张庆辉帮忙申报了产品专利。李华为了感谢张庆辉的帮助,提出无偿将这个专利提供给张庆辉,让他开发、推广这个专利项目。
可是,如何能够筹到这么一大笔资金呢?2002年,正是集资如火如荼开展的时期,有朋友推荐,可以用高息向公众借款的“时髦”方式,迅速筹到这笔钱,项目上马了,产品推广开来,钱很快就能还上。有了想法,还缺“能人”,这个朋友又推荐了两位有丰富集资经验的一对姐弟,田新华和田新民。他们提出了要全部集资款24%作为工资,张庆辉同意了,三人一拍即合。
羊群效应 6309人次掉入陷阱 一年“集资”上亿元
田新华根据丰富的经验,提出给投资者3%-7%的利息,并且10天一付利息。张庆辉注册了一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田氏姐弟在公司设立市场部,招募了8名市场部经理。2003年6月份,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10多个员工,让6309人次掉入陷阱,让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羊群效应和造神谋略。“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在当时,谁都不会想到风险的问题,当时的氛围只会让你不断投钱进去。”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被害人说。
田氏姐弟有集资基础,给参与过集资的人们,打去电话,告知他们有个有实力的大老板,高息借款。在他们的鼓吹下,张庆辉成了神。这对姐弟在社会上大肆散布他们公司搞集资、利息高、产品发展可靠等信息,同时,以姜丽为首的市场部经理,也发挥巧舌如簧的优势,成了吸金骗局中的重要人物。
后悔不已 32万元被骗光 被推荐入资的朋友不再来往
家住哈市道外区的张琪年过半百,她在所有被害人中,被骗数额最大。2003年11月,她第一次投入了4万元,10天之后她便拿到了利息。此后,她每个月都去投钱,到2004年4月,张琪共投资了110万元,而当她倾其所有之后,就再也没拿到过利息。
62岁的许芬平时买菜,总是逛遍了早市,选价格最低的,过着省吃俭用日子的她,到老了,所攒的32万元都被骗了去。她说:“姜丽能说会道,不放款给她们,会觉得不好意思。”她还帮助姜丽找了几个朋友加入,现在,由于大家掉入了陷阱,互相都不来往了。
疯狂的骗局换来“死缓”
2004年5月,资金链断裂。人们纷纷到公安机关报案。哈市香坊警方调查核实后,于2006年4月将张庆辉抓获。随即,田新华落网,田新民潜逃。
2007年12月,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张庆辉、田新华二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006年,哈市香坊警方对田新民采取了上网追逃。今年2月20日田新民被抓获,并于当日刑事拘留。后经工作,于5月30日,将市场部经理姜丽抓获,她在这起案件中,得赃款高达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