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水库。记者薛婧摄
黑龙江日报8月27日讯 千呼万唤始出来。2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自此被誉为哈尔滨生命线的磨盘山水源地终于进入依法保护的时代。
22日,在得知《保护条例》再次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时,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最了解条例产生过程的哈尔滨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和哈尔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人员,以期向人们展示8年艰辛来时路。
1、从无到有 八载立法路漫漫
2004年,磨盘山水库建设初期,本报记者深入磨盘山水源地,通过实地踏查,发现水源地周边由于旅游开发、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及林木采伐将影响水库蓄水量等问题十分严重,2004年4月,本报从第一篇报道《磨盘山,另一个西泉眼》开始,八年间,记者先后多次进入水源地,深入村屯、林场采访,先后写出几十篇报道,呼吁立法保护水源地。
磨盘山水源地是边施工边立法。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的呼吁下,2004年,以哈尔滨市法制办为首的相关部门便着手立法的前期准备。这时,水库开工建设才一年。
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该水源地的保护敲响了警钟,哈尔滨市环保局派时任该局水环境管理处副处长的张昆林对哈尔滨市水源地进行专门管理。“当时的水源管理没有任何基础,可以说是空白。”哈尔滨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昆林回想当年时一脸凝重。
由于松花江水受到污染,当时正在建设中的磨盘山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上任伊始,张昆林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磨盘山水源地的保护研究上。他关注工程施工进展、水库周边农田分布及人员居住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掌握流域走向、水文情况、气象以及土壤的涵养能力等。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哈尔滨市环保局向哈尔滨市相关部门提交了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方案,并最终获得批准。“划定了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条例的其它工作便有了抓手。”张昆林说。
据哈尔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胜军介绍,2009年《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初稿形成。2010年9月21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该《保护条例》,同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因为省森工总局就停伐、搬迁补偿等存在较大意见,为慎重起见,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保护条例》搁置审查。”叶胜军说。此后哈尔滨市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多次就存在的问题与森工总局反复协商,最终问题得以有效解决。2012年5月31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将《保护条例》提报省人大常委会。
2、迎难破题 拨开云雾见青天
为什么一个《保护条例》的产生用了8年的时间?是什么阻挡了它的进程?“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多数归属省森工总局下属的山河屯林业局,他们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划定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为保护水源需进行的停伐、搬迁补偿等问题意见较大,这是致使《保护条例》搁置两年迟迟无法出台的根本原因。”张昆林说。
当《保护条例》搁置审查后,针对省森工总局提出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过大问题,张昆林立即组织专家再次来到磨盘山水库,在两年来水源地划分及水质调查基础上,依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重新调整了范围,这一调整最终获得了山河屯林业局及省森工总局的认可。
攻破一个难题后,张昆林便立即着手调查资源补偿及林木停伐问题。磨盘山持续供水能力一直受到山河屯林业局每年8万立方米林木采伐的严重威胁,为保护水源的持久稳定,停伐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水源涵养区1151平方公里面积基本与山河屯林业局的采伐作业区重合,因此限采或停伐势必影响近1万多名林业职工的生存和企业发展。补偿势在必行。
怎么补?补多少?带着疑问,张昆林只身一人来到了磨盘山水库,利用十天的时间徒步调查掌握森工林木砍伐的现状和历史。为准确了解林木砍伐情况,张昆林决定直接与山河屯林业局接触,但山河屯林业局领导得知张昆林来意时根本不露面。张昆林借住在磨盘山水库工作人员住地,每天坚持与相关领导沟通。他的诚意最终打动了这位领导,并派人和张昆林一起用四天时间走遍了水源涵养区1151平方公里内的7个林场。林木砍伐的详实材料为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之后,张昆林写了一份四万字的报告,其中包括了保护区环境状况、面临问题、解决建议等内容。之后,哈尔滨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正式启动建立补偿机制工作。2012年3月30日,哈尔滨市政府与省森工总局就磨盘山水库周边及上游汇水区森林禁采区范围、补偿资金额度等具体事项达成协议,哈尔滨市政府每年给予山河屯林业局停伐补偿金3900万元。至此,阻碍《保护条例》出台的两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有法可依 亡羊补牢犹未晚
“今年磨盘山水库蓄水量仅是往年的80%,这与今年降水少有关,但也和水源地汇水区内林木的连年采伐有极大关系。”张昆林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如果不通过立法停止林木采伐,若干年后的磨盘山水库可能无水可用。“现在《保护条例》通过,可以说是亡羊补牢,停伐后可以缓解水量减少的趋势,随着生态的逐渐恢复,水库的蓄水能力会慢慢增强的。”
据介绍,在立法过程中,哈尔滨市已经开始了对磨盘山水源地的保护工作。2011年哈尔滨市环保局协助五常政府完成了对一级保护区50余户居民动迁工作,同时对库区周边一级保护区内的4000亩农田实施了退耕还林,有效地解决了一级保护区居民生活污染对水源水质的直接污染问题。今年,哈尔滨市又完成了对磨盘山水源保护区范围内7个林场、3个村屯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
“在《保护条例》出台前,我们所做的一些保护工作都是前期的基础的,而只有通过对《保护条例》的执行和落实,才能真正有效保护好水源地。”张昆林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之路还很长,他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但更需要哈尔滨市民进一步提高保护水源的意识,也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