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1日讯 “布拉万”走了,哈尔滨人经受住了这场暴风骤雨的洗礼。雨过天晴,人们在思索,是什么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抵御了这场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最大的台风,抵御了这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
一些人或许不知道,迎战“布拉万”的决战,开始于风雨未至。早在27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就对应对准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在很多市民不确定风雨会不会来、有多大的时候,哈尔滨的城市机器已经高速、高效运转,无数人为了保护这座城市枕戈待旦、彻夜不眠。
“坚决保卫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城市管理者迎战“布拉万”时的坚定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才有了电台、电视台、短信、网站不断发布预警信息,才有了防灾督导组提前赶赴各区、县(市)指导督促应对工作,才有了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提前对易涝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才有了排水人员和设备提前抵达易涝区待命……
“我在抢险,没有时间”,这是记者29日采访众多相关部门领导时,得到的惊人一致的回答。电话那端,风声裹挟着雨声。大雨中,市民被提醒尽量少出门。可这座城市的各级管理者,却从一处易涝点赶到下一处易涝点,查看了一处又一处险情,指挥抢险,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样分赴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理念是行动的发动机,行动是最好的集结号。正是有了为民保平安的坚定理念,才有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才有了紧张有序的运作;而20多小时雨中坚守的身影,前后数天的紧张劳碌,则成为无形的感召。风雨中,向心力和凝聚力由此而生,城市归属感和依赖感由此而生,万众一心的力量由此而生。
“为民”二字,正是冰城人众志成城应对“布拉万”的聚力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