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云鹤接受记者采访。

高丽园花圃店(资料片)。

金永鹤发给借款人的短信。
东北网9月4日讯 从1997年在哈特开了第一家“高丽园”后,金永鹤和金云鹤兄弟俩就以每两年开一家新店的速度扩张。曾担任“高丽园”总经理的金云鹤说,哈特店开张的第一年净收入达120多万元,此后稳速增长,而另外4个店势头更猛,5家店面每年的纯收入就近千万元。一知情人则表示这个数字过于保守,“毫不夸张地说,‘高丽园’是哈尔滨韩餐NO.1。” 可是,就是这样一家如此红火的餐饮企业为什么会与“诈骗”挂上钩呢?究竟是诈骗还是投资失败?为了破解一系列谜团,8月30日,记者在哈尔滨市看守所见到了金云鹤,身高不足1.7米,秃顶、小眼睛,眼内充满血丝,整个人看起来很憔悴。听记者说明来意,金云鹤开门见山地说:“我没有骗,我哥哥也没有骗,我们的投资失败了。” 1 “盒饭工厂”拖累“高丽园”? 金云鹤说,是“盒饭工厂”拖累了“高丽园”,导致他们兄弟现在负债累累。提起外债数目,金云鹤说不清楚,“几千万肯定是有了。”金云鹤否定了欠下高达1.5亿之多外债的坊间传言:“我们的企业一直做得很好,每个店面都在盈利,2009年是个转折点。”金云鹤说,那一年,他哥哥决定在北京投资一个“盒饭工厂”,结果不仅投资失败,还直接导致“高丽园”的倒闭。 当年随着“高丽园”的成功,金云鹤的哥哥,也就是“高丽园”的董事长金永鹤已经不满足开几家饭店小打小闹了,他想建立餐饮工厂,将“高丽园”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最终上市。金云鹤非常支持哥哥的想法,“我们不做开饭店的,我们要做企业家。” 金云鹤说,有了想法之后哥哥金永鹤一直在寻找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金永鹤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小型餐饮加工厂,专门制作盒饭拿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卖。每盒成本5元左右,却能卖到二三十元,这让金永鹤看到了暴利。 他细心观察,发现在北京经营盒饭很有市场,北京餐饮消费较高,很多打工者在工作期间都选择吃价格相对便宜的盒饭,市场空间巨大。2009年,金永鹤在北京通州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投资建立了盒饭工厂,取名“北京仔仔乐快餐有限公司”。 当时,金永鹤对外宣称该盒饭工厂将投入5000万元,建立全中国首家日产量达7万盒的盒饭生产线,成为全中国日产量最高的盒饭生产厂商,并采用韩国、德国最先进的原装进口设备,打造全中国最顶级的中央厨房系统,该工厂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为扩大品牌的宣传,配合盒饭工厂发展,他同时还在北京市区内开了一间“高丽园”分店,取名“喜派吉”。 金云鹤反对在北京开设“高丽园”分店。金云鹤说,由于不了解北京的消费状况,“喜派吉”选址出现问题,客人寥寥,没开多久便关闭了,赔了近千万元。而此时,“盒饭工厂”的大幕才刚刚拉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哥俩开始四处融资。 “钱都是在那个时期借的。”金云鹤说,从厂房、设备到各项审批,处处都需要花钱,为了让“盒饭工厂”迅速发展,金永鹤将哈尔滨“高丽园”赚的钱陆续投到北京“盒饭工厂”,并且还借了很多钱,“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元。” “为什么筹备了3年之久,投入了这么多的钱,‘盒饭工厂’却迟迟没有启动呢?”面对记者的质疑,金云鹤坦言:“还差1000万,如果再有1000万的投入,我们的工厂肯定能办起来。”在金云鹤看来,哥哥金永鹤的投资方向是正确的,关键就是资金链断了。 据原“高丽园”办公室主任丁然讲,当初为了引来资金,金永鹤多次邀请韩国人来哈市考察,洽谈融资事宜。每次不仅报销往返路费,还招待他们在哈市吃喝玩乐,并且一切都是高规格,结果没融来一分钱,招待费却花了几十万。 作为第一个报案的债主,周丰一直关注着金永鹤和金云鹤兄弟俩的一举一动。他还亲自跑到北京实地考察了“盒饭工厂”:“有工厂、有设备,但就是没生产。”对此,丁然也证实,在北京,金永鹤确实筹建了一个“盒饭工厂”,但却搁置了3年多,只是不停地注资,却没有生产过一盒盒饭。为了安抚债主,金永鹤邀请大家去北京给“盒饭工厂”剪彩,光剪彩就剪了四五次。而在金云鹤的记忆里,“盒饭工厂”只剪过两次彩。 今年年初,借不到钱的金永鹤把“盒饭工厂”的设备抵押给了哈市某公司,借走180万元,当时金永鹤和对方表示自己一定把“盒饭工厂”做起来,所以设备暂时抵押。可是没多久,因为拖欠460万元的房租,“盒饭工厂”的厂房被出租方收回,“盒饭工厂”投资项目暂停,随之而来的是债主轮番上门讨债。 在哈尔滨,“高丽园”拥有哈特店、世纪店、长江店等5家店面,除了长江店等两家店是租房经营外,另外3家店面都是金永鹤的房产,当初购买这3处店面时向银行贷款2800万元。据知情人讲,金永鹤一直没有按期还贷,在银行的不良记录高达100多条。对此记者尚未证实。 按金云鹤的说法,他们投资“盒饭工厂”的钱都是从朋友处借的,后来实在借不到了,大家又都催着还钱,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借第二个人的钱还第一个人,借第三个人的钱还第二个人……实在还不上的,只能欠着。除了欠债主的钱,金永鹤还拖欠“高丽园”员工的工资、供应商的货款和押金。 2011年9月30日,“高丽园”同时关闭哈特店、世纪店和长江店等4家店面,第5家店转让给了金永鹤的小姨子,更名“韩友利”照常营业,但不接受顾客手持“高丽园”贵宾卡进行消费。2012年1月,长江店再次开业,但仅仅维持了一个月便闭店,房子也被出租方收回。至此,“高丽园”彻底消失了。 对此,金云鹤感到很无奈,他说,都是债主逼的,债主天天上门讨债,严重的时候债主就守着“高丽园”的收银台,饭店根本没办法正常营业,只好关闭,“如果让我们继续开门营业,我们就能用赚的钱陆续还债,现在饭店都关了,也没钱还债了。” 2 虚构的“无菌豆芽”? “盒饭工厂”项目搁置了,“高丽园”关门了,金云鹤说,哥哥的资金链断了,他个人搞的项目也没办法启动了。他原本想要投资200多万元做“韩国无菌豆芽”项目,为此四处借钱,直接导致自己因涉嫌诈骗被刑拘。 在看守所,金云鹤口口声声强调,他不是骗,是真的要做事业。金云鹤说,去年媒体一直在曝光“毒豆芽”、“黑心豆芽”,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他要引进“韩国无菌豆芽”设备。 “‘韩国无菌豆芽’利用臭氧培育,不仅口感好,而且成本低、利润高。”金云鹤说,以“高丽园”的收入支持他这个项目绝对没问题,但“盒饭工厂”需要的资金量太大,窟窿越来越大,他只能找人借钱。 2011年3月,金云鹤找到了周丰,称自己要开“韩国无菌豆芽”工厂,总投资200多万,现在还差30万,如果周丰能借他30万的话,他最多用两个月,而且给周丰10%的干股。 为了让周丰相信,他带周丰在一家宾馆内见到了一名韩国人,该人自称是“韩国无菌豆芽”代理商,对方拿着几本介绍豆芽机的图片说明,一步一步给周丰讲解,称该无菌豆芽是国际认证并且韩国独有的新技术,在中国都属首例,肯定会赚大钱。金云鹤在一旁翻译。就这样,周丰向朋友借了30万元交给了金云鹤。 两个月过去了,当周丰问起豆芽厂发展如何时,金云鹤称在选场地,可能在万家也有可能在薛家。2011年10月,金云鹤称无菌豆芽设备到海关了,但周丰通过关系调查,海关根本没有这批设备,万家、薛家也都没有将建立豆芽工厂的消息。 又过了几天,金云鹤称,需要继续投资130万生产豆芽,让周丰想想办法。当时,愤怒的周丰表示已经弄不来钱了,并质问金云鹤为什么半年过去了,豆芽工厂没有任何进展。金云鹤却说:“因为钱不够,你弄来钱自然就有厂房有设备了。” 在周丰那里借不到钱,2011年5月,金云鹤找到哥哥金永鹤的朋友于新,说他要引进韩国的一批豆芽机在哈尔滨生产无菌豆芽,让经商多年的于新帮着看看项目。随后他带着于新来到一家宾馆的会议室,里面坐着几个人,其中就包括周丰。 同样,会上除了有韩国人讲解无菌豆芽的好处外,还配有图片、光盘等说明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发展。2011年6月,金云鹤向于新借20万,并表示等项目做起来可以给于新一些干股。看着项目不错,于新就给金云鹤拿了20万元钱。同年7月,金云鹤又找到于新称:“只差20万就可以启动项目了。”于新又给拿了20万元。 2011年9月,于新从外地做生意回来后向金云鹤询问豆芽工厂筹备得如何了,金云鹤表示现在厂地租完了,但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现在还差100万元项目才能启动,希望于新还能帮帮他。正当于新帮他托朋友筹钱时,传来“高丽园”闭店的消息,于新意识到事情不妙,而此时欠周丰和于新钱的不仅是金云鹤,还有金永鹤。





金氏兄弟的二姐在给债主的求情短信中说他们兄弟俩“罪有应得”。

腰痛的金云鹤不时起身活动。

哈尔滨市看守所。
3
诈骗还是投资失败?
金氏兄弟的外债究竟有多少?坊间传言1.5个亿,金云鹤称有几千万,其中有三四百万是通过他借的,其余都是他哥哥金永鹤借的。
兄弟二人借钱的理由很多:“盒饭工厂”投资、“高丽园”交房租、还房贷、给员工开支、纳税等等。
周丰清楚记得,金永鹤第一次向他借钱是2011年3月的一天,当时金永鹤称急需300万元钱倒房屋贷款,把300万交上解贷后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更多的房屋贷款,之后再把钱还给他。周丰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但可以帮金永鹤想办法。
“当时就想和金永鹤交朋友,而且他家的生意那么好,不可能还不上钱。我当时想如果能帮金永鹤解燃眉之急,将来他肯定也能回报我。”周丰说。就这样,周丰凑了100万借给了金永鹤,是金云鹤替哥哥来取的钱。
2011年5月份,金永鹤再次找到周丰,称钱还不够,让周丰帮忙再想办法。
周丰东借西借凑了80万元又借给了金永鹤,后来又借出去7万元,加上借给金云鹤用于投资“无菌豆芽”项目的30万元,周丰前前后后一共借出去217万元,至今金氏兄弟一直没有还钱。
“他们兄弟俩就是骗子。”债主于新与周丰的看法一致,她认为金氏兄弟就是在骗钱,根本不是脚踏实地经商。
年过半百的于新早年经营服装生意,赚了一些钱。2008年3月,于新的好朋友找到她称,“高丽园”的老板金永鹤急需用钱,几天就能还,希望她可以帮助金永鹤。
虽然与金永鹤只见过一次,但一方面碍于朋友面子,一方面考虑到“高丽园”是哈市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不会赖账,于新给他拿了50万元。3个月后,金永鹤把钱还了。
又过了一个月,金永鹤给于新打去电话说,“高丽园”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希望能借30万。有了上一次的借款经历,于新对金永鹤产生了一定信任,因此她二话没说给了金永鹤30万。
此后金永鹤一直没还钱,于新借给金云鹤的钱也是有去无回。
于新多次向金永鹤索要欠款,金永鹤总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由拖延。
“金永鹤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说‘钱肯定没不了,我这么大的生意在这摆着,能跑哪去?’”于新说,她觉得金永鹤说的也有道理,反正还有饭店呢,不怕还不上钱。基于这样的想法,甚至在“高丽园”闭店后,于新还多次借给金永鹤钱用于他东山再起。
直到2011年10月末,于新一共借给金永鹤181万元,至今未要回。
提起金永鹤其人,周丰和于新都表示,金永鹤是一个说话非常有感染力的人,给人感觉他确实想做点儿事,但接触时间久了就发现,金永鹤不讲信用。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为什么能把‘高丽园’发展成哈尔滨韩餐的NO.1呢?如果金氏兄弟确实是诈骗,他们骗来的钱又去哪里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周丰和于新也都表示很困惑。
4
金氏兄弟与“高丽园”
金云鹤1971年生人,比哥哥金永鹤小两岁,家里兄弟姐妹4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自从父亲去世后,金永鹤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金云鹤也始终追随着哥哥。
1991年,他和哥哥从密山到哈尔滨创业。金永鹤在劳务公司工作,金云鹤在双泰电子城工作。
1997年,有人欠他们兄弟一笔钱无力偿还,该人称可以用哈特的一家饭店顶账。
那时哈市还没有正宗的韩国餐馆,看到还没装修完的饭店,又想到自己是朝鲜族,金永鹤和金云鹤决定接手,开一家正宗的韩国餐馆。
1997年5月18日,第一家“高丽园”在哈特开业。为保证韩餐的原汁原味,金永鹤以每月3-4万元的高薪从韩国聘请厨师和空运料调。
虽然身在看守所,但金云鹤说起自己和哥哥当初创业的经历时双眼立刻放出了光彩。
金云鹤说,他们是在用诚信做生意,材料都用最好的,虽然一份酱汤卖25元,但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为了入味,他们从韩国空运来的原料要发酵一年后才能用。
为了打造冰城第一韩餐品牌,金氏兄弟煞费苦心。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哈特店开业第一年净收入达120万元,在饭店前排队等座的情形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金云鹤说,当时哥哥金永鹤有个计划,两年开一家分店,做哈尔滨的餐饮大亨。
果然,金永鹤做到了。
2000年至2004年是“高丽园”的发展期,2000年10月“高丽园”在开发区世纪广场黄金地带花590万元购买了使用面积为一千平方米的房产,并花费300多万元进行高规格装修,这就是“高丽园”在哈尔滨开办的第二家分店——“高丽园”世纪店。
2000年11月10日,“高丽园”世纪店开业,很多生意人都将这里作为洽谈业务的场所。
2002年,“高丽园”总资产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
2003年9月5日,金氏兄弟在哈尔滨南岗区革新街开办了第三家分店——“高丽园”革新店。
2004年之后,应该是“高丽园”的转型期,当年6月29日,哈市道里区花圃街开设了第四家分店,饭店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
当时资产总值达1500万元的“高丽园”于第二年将该店二楼改为全国第一家韩式自助餐,受到市民空前欢迎。
2005年6月16日,“高丽园”在哈尔滨开发区租下2004平方米房产,大胆尝试哈尔滨首家专营韩日式自助餐,成立了第5家分店——“高丽园”长江路店,第一个月就餐率就达到80%以上。
当时哈特店每年平均纯利在120万元,革新店、世纪店、花圃店每家每年纯利都达200多万元,仅长江店一家年纯利就近400万。
2005年9月28日,“高丽园”第一个外埠店大连分店开始营业。
与此同时,在哈尔滨南岗区贵新街上,“高丽园”建立了完整的配送中心,所有的半成品和腌制成品都通过配送中心送到哈市的各家饭店内,形成了完成的商业链条。
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高丽园”就会成为金氏兄弟一棵不倒的摇钱树。
正是凭借着这棵“摇钱树”的价值,无论是金永鹤还是金云鹤都能轻易地从朋友那里借到钱。
许多债主都和周丰有着一样的想法:那么大的饭店在那儿摆着呢,生意火的不得了,无论如何也不会还不上钱的。
而在于新眼里,金永鹤是一个有商业眼光和雄心大志的人,无论他们谈论什么,金永鹤总能一下说出问题的关键并想到事情的另一面,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赚钱机会,所以她过去是心甘情愿帮金永鹤。
曾担任过“高丽园”办公室主任的丁然则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金氏兄弟就是在诈骗。”
丁然说,周丰和于新只是金氏兄弟众多债主中的一员,有的债主一次就借给金永鹤上千万,“金永鹤每隔一两个月就换一个会计,哪个会计都说不明白‘高丽园’的资金情况。”
丁然的说法记者从警方那里获得了证实。
“如果不是为了行骗,哪个企业能如此频繁地更换会计呢?”丁然说,目前在北京,所谓的“盒饭工厂”有很多家,规模大的每年利润高达亿元。
如果金永鹤能把“盒饭工厂”做起来肯定也能赚钱,但他迟迟不开工,总以资金不足为由四处借钱。
金永鹤是在用一个很有“钱途”的项目来骗大家的钱。
至于金氏兄弟为什么骗钱,钱的流向又去了哪里,丁然也说不清楚:“所有的谜底只有金永鹤能揭开。”(文中除金永鹤、金云鹤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