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视讯会议召开。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东北网9月6日讯(记者 李博)把分散的志愿者组织起来有效地服务社会建设,黑龙江在探索建立具有本省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中,迈出了极具创新的一步,随着《黑龙江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目前,全省拥有注册志愿者16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6日举行的全省“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视讯会议上,省文明办调研处处长杜丹对我省一年来推进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志愿者实名自主注册目前达165万人
黑龙江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建立志愿者实名自主注册系统。实行实名自主注册,一是体现了对志愿者的尊重,使志愿者获得比较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二是依据身份证实名注册减少了被注册、假注册、乱注册等现象。
一年来,我省自主注册的志愿者由最初的几十人达到目前的165万人,占全省建成区人口的10.19%。注册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我省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凝聚力量建立“两类五队三级”组织框架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把以往分散的志愿者组织起来以有效地服务社会建设。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我省探索建立了以两类五队三级管理为特征的志愿服务组织框架。
杜丹介绍说,“两类”是从结构和功能上把志愿服务组织区分为“区域志愿者组织”和“专项志愿者组织”,区分“两类”组织为每个志愿者提供了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和自主时间选择服务岗位的机会。
“五队”是依托两类组织系统建立的志愿服务总队、大队、支队、分队和服务队,覆盖全省各级行政组织和系统、覆盖全省驻市驻区文明单位。
“三级管理”由省、市、区、街道的区域领导机关和各部门牵头的专项志愿服务领导机关承担,对各地区、各系统的志愿服务实施整体布局,有序推进,构成全省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势,成为常态化机制化的管理模式。
杜丹表示,“两类五队三级”的组织框架,反映了当前志愿服务组织构成的基本态势,只有充分发挥“两类五队三级”的组织作用,志愿服务组织才能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
服务志愿者自主检索选择参加
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志愿者,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就是构建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系统的目的所在。该志愿服务管理系统赋予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活动发布的权限,也为每个志愿者提供了自主检索选择参加志愿活动的服务。
据介绍,哈尔滨市今年4、5、6、7、8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数量分别为4、11、54、899和1184次,反映了各城区志愿服务组织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实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活动的普及性和志愿者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为志愿者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为全面准确反映广大志愿者的工作成果,系统开设了为志愿者自动积累服务时间的功能,开发建立了自动评星机制。对服务时间达到100、200、500、800、1000小时的志愿者,自动授予一至五颗红星,展示在个人《志愿者证》的显要位置。
目前,全省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志愿者分别达到141、217、565、2080和4057人。
杜丹表示,以人均志愿服务时间和星级志愿者数量为基础建立的各地各单位志愿服务成果评价体系,将对激励志愿服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为志愿者享有意外保险等福利建立依据
志愿服务是广大志愿者无私奉献社会的自觉行动,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社会公益行为,也是广大志愿者在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过程。
为创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文化环境,管理系统为每个志愿者建立了个人志愿服务档案,为建立注册志愿者意外保险、各种评选考核和享受社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