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减灾增收“及时雨” 服务三农贴心人
2012-09-21 04:57: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海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1日讯(记者赵海 杨林川)秋收在即,农垦建三江管局七星农场第二管理区职工王忠民最近一段一直在稻田里忙活着。受台风“布拉万”影响,今年承包的水稻将不同程度歉收。好在承保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员工主动上门服务,目前已在进行灾害定损。

  王忠民在察看水稻受灾情况。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农险监测人员在用卫星定位受灾面积。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作为在我省垦区实现全覆盖的一种准公益性保险,王忠民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为自己承包的275亩地投保了每亩40元的农业险,其中个人承担10元,农场和国家财政分别补贴4元和26元。“受灾得到的保险赔偿可以在明年的春耕中购买化肥等农资,不需要再贷款了。我们农场职工也就没了后顾之忧。”王忠民说。

  建三江农垦管理局所属农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地带。这里三江环绕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绿色产业得天独厚,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这里气候变化复杂,干旱、涝灾、稻温病、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灾害时常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产。

  记者在建三江垦区采访了解到,建三江垦区目前已经依托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灾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保障了受灾农户的灾后再生产能力。

  


  在二道河农场万米大地号种植区,承包户王德江向记者展示了受灾的稻穗,今年他承包的1200亩稻田受台风影响将减产百分之十左右。七星农场的承包户丁兆明、郭洪彬今年种植的稻田因灾害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产。目前,他们的灾害定损已经进入农保测定程序。

  承包户王德江讲述稻田受灾情况。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农险人员抽样检测受灾水稻。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防灾火箭发射器和三七高炮设备。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据黑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夏晚秋介绍,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惠农的准公益事业,依托政府部门支持,通过建立防灾减灾体系,事先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先防后赔,防赔结合,同时将农业保险理赔款全部打到受灾农户的卡折上,杜绝了截留、挪用农险理赔款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理赔到户,承担起了防灾减灾的社会责任。

  据悉,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七年来,共承保粮食作物面积3.1亿亩,累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40多亿元,使100多万受灾农户得到及时赔付,为广大农户累计提供保险保障500多亿元,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惠民、安民、富民作用,使农民能够用保险赔款及时购买生产资料,保证了灾后的再生产能力,收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成效。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