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80后医生杨铭: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但这是我的工作
2012-10-02 07:34: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凌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日讯(记者 王凌霞)中秋节连着国庆节,就在很多人尽情享受着8天假期的时候,却有很多人需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80后”急诊科医生杨铭,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0月1日一早,记者就来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急诊科“探班儿”。到达医院大厅记者看了下表,7点40分整。急诊科门口,患者已排起了队。透过人群,杨铭正举着一张化验单,给患者耐心的讲解着。


国庆节一早,杨铭就和杜健主任一起忙着接待患者。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看见记者,杨铭放下手里的东西迎了出来,很不好意思的说,“早上来了很多患者,得忙活一会儿,不好意思啊。”杨铭是中秋节的值班医生,到今天早上,他已连续值班超过24个小时了,年轻的脸上看着有些疲惫。可能因为记者之前打电话说要拍照,他就用水抓了抓有些乱的头发,见到他的时候头发上还挂着水珠。

  杨铭是典型的80后男生,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急诊科当了一名医生。对他来说,这是他一直的梦想。


杨铭在很认真的给患者开药。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记者说明来意,急诊科主任杜健热情说,“欢迎欢迎,都是假期不能休息的人呀,也是很辛苦的。”

  过了一段时间,杜健主任起身拿起听诊器和病例材料,和昨天的值班医生杨铭去病房查房。杜健主任说,查房是医生每天交接班必须做的事情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值班大夫要将患者前一天的情况详细的报告给接班的大夫。


   刚进第一个病房,就听见住在一号床的吴大娘闹着要吃早饭,一脸非常不高兴的样子。这时候杨铭走到床边,笑着说,“咱不说好了嘛,今天早上不能吃早饭呀,一会儿护士就过来抽血,再做个血常规,如果没啥问题,今天就能出院回家过节了。”听完这话,吴大娘脸上马上就露出了笑容。


杨铭向家属了解患者情况。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杨铭和记者介绍说,这个患者今年75岁了,六天前因为高热呕吐入院,现在基本已经康复了。今天再查一个血常规看下白细胞的情况,如果炎症消退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出院了。他还说:“总有很多这样年纪大的患者,做医生就得有耐心,得像哄小孩一样。”

  跟着医生们刚走到第三病房门口,小杨的手机忽然响了。只听他接起来说了一句“再等会吧,还没完事儿呢”就把电话挂断了。杜健看看他笑着说,“让人家等着急了吧?”这时候这个80后的大男孩脸刷的红了,我才明白原来是他女朋友打来的电话。过后才知道,他下班要去看未来的岳父岳母,可假期人手少,暂时还走不开,时间只好一拖再拖。


汇报患者用药情况。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处理门诊患者,检查住院病房、重症监护室,汇报病人用药换药情况……,一阵忙活过后,我终于得空和杨铭聊了几句。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刚工作的时候遇到的事。那天他刚下夜班走到中山路,忽然有一个四十多岁男士一头倒在了地上。他跑过去,做了简单的处理,在路人的帮助下,马上把患者抬到了医院。经诊断,是急性弥漫性脑出血,经过抢救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他说,只要再晚一点,病人就很危险了。


患者排队看病。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他说,急诊科室比较特殊,接到危重患者较多,而且病情复杂,更需要医生胆大、心细。虽然他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年轻,几乎每个节假日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即使平时,也会四天就有一个夜班,虽然有些辛苦,也不能陪家人过节,但这就是他的工作,他非常热爱这个职业。


重症监护室查房。东北网记者 王凌霞 摄

  不知不觉中,时间指向了10点50分。看见我疑惑的眼神,杨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晃了晃手里的病例说,“我现在还是走不了呀,得把这个处理完。我的活必须得干完,不能留给别人……”

  记者手记:

  离开医院走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十一”的天空湛蓝如洗,干净的马路上红旗飘摇。在我的心里,涌出一种对这个行业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一路上,遇到很多人,交警、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正是有他们的付出和默默的努力,才有这个世界的和谐、安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高长利

【专题】讲述——用身边小事记录龙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