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市选派干部担任后进村“第一书记”
2012-10-15 17:39: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5日讯(记者 侯巍)为进一步解决好后进村党组织人才匮乏、班子软弱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绥化市选派干部到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培养锻炼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领导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加快后进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截止目前,全市共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含村党组织书记)242人,其中,向后进村党组织选派155人,中间村党组织选派87人。

  明确人选范围,拓宽用人视野。结合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把选人的重点定位在退长当员的处科级干部上,发挥他们离开领导岗位后工作任务不重,但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协调面广、能力较强的优势,帮助后进村党组织谋划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现转化升级。同时,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把县(市、区)直部门一把手、乡镇现职班子成员、优秀后备干部纳入人选范围,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在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中建功立业。全市选派到村任职的242名干部中,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68人,县(市、区)直部门一把手102人,乡镇现职领导班子成员55人,科级后备干部17人。兰西县选派102名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和3名退长当员科级干部,到全县105个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进各种类型村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严格选派程序,规范任职形式。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选派的基本原则、范围条件、任职形式和任职程序。选派工作采取宣传引导、调查摸底、申报岗位、组织报名、民主测评和考核任命等方式进行,坚持本人自愿,实行双向选择。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时间一般为三年,主持领导村级全面工作,并重点负责产业项目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村级班子实际,灵活任职形式,对村党组织书记缺职、又没有合适人选的村,直接选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经济贫困落后、班子软弱涣散、矛盾问题较多,但暂时不适宜调整的后进村,选派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市共选派村党组织书记17人,第一书记225人。

  坚持按需选派,确保优中选优。根据村党组织班子状况、群众意愿、发展需求、资源优势、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结合选派干部的工作经历、业务专长、自身优势、志趣爱好,坚持人岗相宜,实行按需选派。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派熟悉党建工作、领导能力强的干部;对经济发展滞后的,派懂经济、项目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对矛盾问题突出的,派熟悉乡情村情、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的干部。海伦市海南乡群山村由于行政村合并等历史原因,村党组织班子不合、软弱涣散,原海伦市人大副主任姜明慧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后,发挥他在农委、发改部门工作经历优势,对上争取投资200万元的旱改水项目,并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通村路建设,村级工作明显好转,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欢迎。

  健全动力机制,促其发挥作用。对选派到村任职的退长当员干部,在保持原有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当地有关规定领取村党组织书记补贴并享受有关政策奖励。对招商引资上项目或村级集体经济增幅较大的,按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产业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贡献特别突出的,可享受上调一级行政职级的待遇。庆安县规定,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5000万元的创税型项目,或对上争取无偿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或三年内集体经济收入累计增长200万元以上,副科级干部其原有职级可上调一级,一般干部可提拔为副科级。同时,任职的第一书记与乡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状,每年对照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并兑现奖惩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