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联席会议破解职责不清难题
已备案农村流动商贩不按无照经营查处
生活报10月18日讯 街边小吃摊、三无商品销售点……一直以来,无证照商贩因为流动性强、管理职责不清,成为哈尔滨市的监管难题。今日,记者从哈市政府获悉,哈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建立查处和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长效监管机制,启动分类治理新模式。即日起,哈市各相关部门将按各自职能,对城市现存的两万余户无证照经营业户进行分类规范、查处、取缔,最终将消除城市无证照经营行为。

职责明确:
增设联席会议解决“都不管”难题
据调查,目前哈市无证照经营业户2万余户,其中餐饮业约占65%,旅店业约占15%,歌厅、洗车行、小作坊、废品收购等约占19%,其他行业约占1%。
为从源头上解决环保、卫生、工商等各部门推诿、职责不清问题,《实施意见》对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第一责任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对无法确定“查无”第一责任部门或“查无”工作发生职责争议的,交由哈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后确定第一责任部门,负责查处取缔。设立市、区、县(市)政府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本行政区域查处取缔相关工作。哈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应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集中查处无证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分类治理:
农民卖自产农副产品可不办证照
《实施意见》规定,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规范、查处、取缔。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所经营的无危害行业以及经营条件、范围、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以教育为主,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放宽”了审批条件;
对农民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或者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备案的农村流动商贩,不按无照经营查处;
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应当登记的经营活动,或按政策规定可免于登记的经营活动,不作为无证无照经营查处;
在居民住宅楼内租赁房屋开办个体餐馆的,食品药品监督、工商等部门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此外,《实施意见》明确了查处取缔的五种无照无证经营行为。
从严监督:
未履行排查职责问责管理者
《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有关部门未履行排查职责,发现无证照经营未及时查处、取缔,或未按规定将案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等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将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问责。各区、县(市)政府所属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对本行政区域内无证照经营行为不履行报告职责,或不协助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梳理排查的,将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问责。
各级监察部门负责对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工作进行监察,对收受他人财物、纵容、包庇无照经营行为,为无证照经营者通风报信、帮助逃避查处,参与或变相参与无证照经营的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