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城市居民消费情况调查 居民消费倾向理性适度
2012-10-22 09:30:11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许 慧 廉玉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2日讯 为了解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消费情况,近日,齐齐哈尔调查队通过随机问卷的形式,以100位年龄在20-60岁、有经济收入的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齐市城市居民理性适度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消费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经济收入是制约消费主因

  调查显示,有6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近一、两年中收入增加了一些,究其原因,工资上涨和养老金、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收入增加是主要因素,这说明工资和转移性收入仍然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经济和生活来源,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消费倾向理性适度

  98%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商品价格上升。而物价上涨、股票下跌、经济下行的现实情况也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36%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消费比以前更保守了,尽量少花钱,而认为“该消费还是要消费”的理性消费者也占到了31%,还有三成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储蓄、投资做生意、购买保险等多种渠道,为今后生活提供保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59%的被调查者将选择适度消费,说明在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下,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的消费倾向表现为理性适度。

  传统消费观念唱主角。在城市居民的消费中,日常饮食、着装、教育学习、医疗等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消费支出仍居于主导地位,解决基本物质需求的传统消费方式也居主要地位,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健康、舒适、便捷、丰富等情感元素更加关注。这也是消费观念与时俱进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特色。

  储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预计生活费有盈余,3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将钱存入银行。而关于储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将近半数的被调查者是用来养老,超过两成的被调查者用于防病、防失业或意外花销;而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48%的被调查者把多储蓄作为首选,说明“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极大位置。

  大额消费计划性强。在未来三个月,64%的家庭没有大额消费;14%的被调查对象决定暂时先不消费,等价格降下来再说;而有4%的被调查者决定买房;9%的被调查者决定购买家具、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大额消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29%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向父母、亲戚朋友借款,选择向银行贷款的占6%,延期消费的占16%,分期付款或赊销的占13%,提取存款的占34%。说明大多数消费者在进行大额消费时都是采取理性适度的原则,而且有很强的计划性。

  购物选择倾向经济实用。在购买商品时,五成被调查者注重质量、四成更看重价格、三成看重实用性。

  消费观念稳中求变。调查表明,有6%的被调查者储蓄的用途是做生意周转资金,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多消费并利用借贷,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投资、做生意,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提款购买国债、购买人寿保险等消费模式。说明为了实现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追求,居民消费观念和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呈稳中求新、稳中求变时代新特点。

  消除内忧才能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当前,由于物价上涨过快,城市居民收入增加有限,收入因素对于消费观念的影响在近期内还很深。虽然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家电、汽车、住房等方面刺激内需的政策,起到了直接的拉动经济的效果。但调查显示,近期,齐市城市居民仍然以节俭型和量入为出型的消费为主。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努力拓宽城市居民收入渠道的同时,及时消除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忧,如收入税额度调整,加强教育投入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力度,努力调控虚高房价不动摇,着力规范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城市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商品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