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青少年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显示 花钱吃亏两成学生认倒霉
2012-10-24 09:47:1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4日讯 许多家长宁愿自己费时费力帮孩子买东西,也不愿把钱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买。一是怕孩子没经验上当受骗,二是怕孩子乱花钱。现在的孩子到底有没有理财观念,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会不会维权?

  日前,哈尔滨市消协发放900份问卷调查表,开展青少年学生消费观念与维权状况问卷调查分析评议活动。昨日,《2012年度青少年学生消费观念和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正式出炉。

  调查一成人每月零花钱超500元

  零用钱怎么给

  53%问明情况给

  13.6%随要随给

  19%固定数额

  14.4%取得好成绩或受到学校奖励及做家务给

  零用钱够不够?

  27%记账,每月略有结余

  47%有计划地用,尽量不超支

  23.3%不够再向父母要

  2.7%不够向别人借

  消协观点

  青少年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独立的消费能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生活的独立性,但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

  可喜一半零花钱买学习用品

  花钱啥理由?

  32.3% “喜欢就买”

  17.4%要买当前流行

  45.3%生活、学习需要才买

  5%只要别人有的,我也要买

  消协观点

  青少年学生的第一消费对象是学习,服饰、零食、娱乐等已渐渐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自主消费行为。青少年学生有着良好的消费动机,但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却是让人担忧的另一面。

  隐忧近两成遭遇侵权选择不了了之

  消协观点

  理性维权已得到青少年学生的认同,但是方式方法有待教育提高。

  为数不少的青少年选择不了了之,这说明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维权意识概念还很模糊,应不断地加强,充分利用相关维权途径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问题超四成青少年“知假购假”

  虽然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消费维权有着理性化的一面,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个人思想、心理爱好及消费知识的制约,消费观念不成熟,维权途径并不十分畅通。

  当代学生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存在攀比心、盲目追逐名牌产品的现象。在调查中,有44%的青少年学生购买过盗版书籍和电子数码、服装类等“傍名牌”产品。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消费受到制约,所以就有了购买盗版书籍、电子数码产品、服装等“傍名牌”产品。学生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者又是“知假购假”的消费者,使假冒伪劣产品有了滋生和蔓延的市场。

  此外,青少年学生的维权意识与维权知识存在着矛盾。据调查,有50%的学生在购物后没有主动索要发票和信誉卡的习惯,缺乏证据成为青少年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大难点。学生维权意识日益提高,但欠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熟悉能力,加之时间、精力、财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青少年学生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从而失去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