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拜泉县调整“豆米薯” 下好“增收棋”
2012-11-02 12:53: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克俭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2日讯 拜泉县富强镇新农村农民张朝举怎么也没想到,同样一块地,种大豆时一亩地顶多收入200元,而今年他种了6亩订单架豆,尽管由于经验不足影响了产量,但一亩地仍稳收1500多元,仅此一项就入账近万元。张朝举笑着告诉记者:“开春县里帮我们调整种植计划,这种地也得看市场、动脑筋啊,明年还得接着种翻番出钱的好品种。”

  作为我省农业大县的拜泉县,一直是大豆、玉米和杂粮主产区。长期以来,大豆面积过大、粮食产量不高、种植业效益低始终困扰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拜泉县从县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种植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上调整,努力扩大绿色、特色、高附加值和适销对路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粮食生产,玉米、甜菜、马铃薯面积逐年加大,黑小豆、红小豆、白瓜、架豆、香瓜、葱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提高,在种植业调整上实现破题,土地产出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拜泉镇一心村农民崔文权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平均一亩地少说能打600公斤以上玉米,每公斤玉米按目前市场价至少能卖到1.6元以上,今年玉米毛收入10万元,可比种大豆强得多!“农民要有新观念,按照市场走啥都好办,不愁生活不富裕。”开心的笑容,挂满了老崔和周围乡亲们的脸上。

  拜泉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洪亮向记者介绍,2011年以来,全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东部乡镇多年来农民囿于种植大豆传统,每亩纯收入也就300元左右,但种植玉米大不一样,亩产平均可达600公斤,按现在市场价,每亩玉米可收入1000元,去掉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500元,通过效益对比,农民自然认账,所以近年来东部乡镇玉米、甜菜生产面积逐年加大,结束了大豆一统天下的局面;西部乡镇属于平原,土质碱性较大,比较适于玉米和杂粮生产,而且近些年玉米、杂粮等特色作物价格渐涨,农民得到实惠,现在玉米和甜菜、杂粮、杂豆、葵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步增加。同时全县还把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将玉米、甜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及甜菜交售量量化考核,年终评比,兑现奖惩,推动了结构调整的落实。

  调整结构,应用科技,拜泉县的“增收棋”下得有声有色。据了解,今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61万亩,比去年增加10.8万亩,大豆面积压缩到162万亩,甜菜12万亩,水稻6.1万亩,进一步扩大马铃薯面积。经过专家测算,今年粮食总产预计可达到31亿斤,实现历史上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