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7日讯 经过近一年半的施工,地铁1号线昨日实现“轨通”。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铺轨过程中,全线轨道采取世界先进的无缝焊接技术,重要区段利用多种减震措施,将列车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震动影响降到最低,也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
寒地施工轨道对接“零误差”
地铁1号线的轨道,是从清滨公园站及哈东站站分别开始铺设的,于是在两站之间区域,轨道需要对接。如何让轨道对接实现“零误差”,成了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据负责铺轨施工的中铁一局哈尔滨地铁项目部经理李伟介绍,为降低误差,铺轨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轨排架轨法”铺设,即将铁轨、轨枕、扣件等部件在铺轨基地组装成轨排,然后再开始铁轨吊装、调试轨道方向等步骤,每道工序都力求精确,防止温差等因素导致铺轨偏差。
普通轨道最快日铺设156米
“此次铺轨速度非常快,最高时单日铺轨里程是一般速度的两倍多。在600多名工人不间断施工下,提前23天实现‘轨通’。”李伟说。
据介绍,在铺轨过程中,施工所用的钢材、石材等,全部由轨道机车拉运。开始铺轨时,轨道工人操作铺轨门吊,把轨排安放好后进行水泥浇筑,而后将地铁轨排固定在隧道内。“这是普通道床的铺轨作业流程,3班工人24小时施工,一般的速度为每天铺设75米。”李伟说,“为了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在确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快的时候,普通道床铺轨曾一天铺设156米。”
全线2600多个接头无缝连接
坐火车时,总能听到车辆经过铁轨接缝处时“咣当,咣当”的声音,坐地铁是否也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李伟告诉记者,由于地铁铺轨时接头处采取了国际先进的无缝焊接技术,使每根25米长的短轨形成为长轨,噪音大大降低,列车将“静悄悄”地行驶在铁轨上。
地铁轨道全线长54.115公里,共有约2600多个接头,在焊接时,采取用的是移动式闪光无缝焊接技术,用乌克兰制造的焊接机,实现焊接过程电脑自动控制,160秒便可焊接完成一个接头。
高减震道床每公里近2000万
地铁1号线下穿了如博物馆等商业中心区,还有一些学校、医院,如何在地铁运行后降低周围影响,也是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据介绍,普通道床每公里的铺设费用在300万元左右,而此次铺轨中使用的最高级的钢弹簧浮置板减震道床,每公里就要花费1800万元,这种道床主要用在穿越保护建筑、医院、学校等位置,全线共有约3.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