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全线贯通后,一辆工程车在作业。
生活报11月7日讯 6日11时,哈尔滨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至铁路局站区间隧道内,地铁正线轨道上的铺轨龙门吊缓缓下降,将最后25米长轨排铺设在了线路上。至此,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线轨道实现全线贯通。
最后一段轨排开始铺设

对接成功
拧紧最后一颗螺丝

地铁隧道
据了解,哈尔滨地铁1号线大致呈南北偏东走向,自南岗区哈南站至道外区哈东站,共有18个车站,17个区间,全长17.466公里。
据承担全线铺轨任务的中铁一局哈尔滨地铁项目部总经理李伟介绍,2010年6月11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首条轨道开始由清滨公园站向哈医大二院方向铺设。轨道铺设的施工人员先后克服了单洞双线7381隧道限界狭小难于施工、高寒地区钢轨焊接等施工难题,实现了全线轨道顺利贯通,比节点目标提前23天。
据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指挥长李立新介绍,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线轨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哈尔滨地铁建设工程已经由铺轨施工向车辆设备调试方面的重大工序转换。下一步,哈尔滨地铁将实现电通。
目前,整个地铁工程正在根据施工进度的不同,紧张有序地开展设备安装及站台装修等工作。18座地铁站中唯一的一座暗挖车站——教化广场站,已经开始设备安装。最后一个开始动工的博物馆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力争年底前开始试通车。
三成轨道安装最先进减震设备
轨道睡“席梦思”
乘客乘车很舒适
每节地铁列车6节车厢重达200余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震动和噪音,哈尔滨地铁的建设者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地铁减震道床,让列车震动最小,乘客乘坐时更舒适,对地上的建筑物的影响更小。
据哈尔滨地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地铁运行对周边的影响,在轨道铺设上,根据隧道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土层的厚度,以及直线距离,经过精密的测算和环评,分为普通道床和减震道床。
根据不同区间的情况,哈尔滨地铁在减震技术上,采用了国内最为先进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技术。同时,还有橡胶隔离式减震垫道床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车辆运行对周边的影响,比如学校、居民楼、办公楼等。减震道床的使用达到了12个区段,铺设长度占到了正线铺轨总长度的近三成。这些减震技术被应用在地铁沿线的古建筑、教堂、居民住宅楼、医院、学校等不同区间路段。
记者在博物馆站轨道铺设现场看到,与普通轨道铺设不同的是,橡胶隔离式减震垫道床在铺设铁轨之前,先在铁轨的下方铺设一层厚度达2厘米的橡胶减震垫。技术人员介绍,橡胶减震垫技术相当于让轨道“睡在了席梦思”上,使列车运行时震动变得更小。
采用无缝焊接技术 一根轨道平均长一公里
列车运行更平稳噪音更小
哈尔滨地铁35公里地铁轨道是怎样铺成的,有何独特地方,记者现场进行了探访。
6日,记者进入距离地面27米的地铁隧道看到,铺好的地铁轨道跟地面普通火车轨道相差不多,区别是地铁轨道之间没有铁路轨道中间的枕木。
中铁一局哈尔滨地铁项目部经理李伟介绍,地铁1号线采用“轨排架轨法”铺轨,铁轨、轨枕、扣件等各部件在铺轨基地组装成25米长的轨排,然后通过轨道车运至地铁隧道内,进行吊装、调试、浇筑混凝土、焊接,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到百分之百精确。
为了使每根25米长的短轨,变成一根没有接缝的长轨,施工采用了先进的德国进口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接机组,实施了无缝焊接,焊接后轨道最长达到了近2公里,这样一来,使得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平稳、舒适。同时,也直接降低了地铁车辆运行中的噪音。
李伟说,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线全长17.466公里,正线铺轨长度达到了35公里左右。而无缝焊接铁轨长度达到了平均每根1公里的长度。也就是说,基本上就是一根轨道1公里,差不多也就是一站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