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7日讯(记者 侯巍)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十六大”以来,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6232.7元,比2001年增长了2.2倍,年均递增12.4%。
资料图。
居民消费八个特点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食品消费注重营养健康。食品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品种更加繁多,城市居民的饮食消费讲究吃好,高营养低脂肪的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消费快速增长,营养状况不断改善,饮食结构也更加优化,由以往的“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化、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2011年,人均食品支出5309.5元,比2001年增长1.6倍,年均递增9.9%。随着城市居民饮食观念的改变,在外用餐次数也明显增加,2011年人均在外用餐消费支出1084.4元,比2001年增长9.5倍。
衣着消费档次提升。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繁荣,由过去制作成衣为主,向现在购买时装方向转化。个性化、时装化、高档化消费成为大多数居民在衣着消费方面的新趋势。2011年人均衣着支出2282.9元,比2001年增长3.2倍。服装消费档次提高,每件服装的单价由2001年的67.7元上升到2011年的164.2元,增长了1.4倍,年均递增9.3%。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住消费已成为消费亮点。2011年人均居住面积23.2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1.4倍。人均居住支出1549.3元,比2001年增长2.0倍,年均递增11.5%。其中用于住房装潢支出人均300.1元,增长2.0倍。
家庭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居民家庭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而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上升,也使居民添置时尚家具、更新家用电器的开支呈上升趋势。2011年,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136.7元,比2001年增长4.2倍,年均递增17.9%。截止2011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0.1辆,家用电脑70.0台,移动电话195.4部,空调器18.6台,分别比2001年增长24.3、5.7、12.2、2.6倍。
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变。2011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315.6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其中,医疗费支出404.5元、药品费支出641.2元、保健器具和滋补保健品支出239.3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10.1、0.8、8.7倍。
交通通信支出较快增长。居民通信支出成为生活常态,交通通信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103.1元,比2001年增长5.4倍,其中,交通支出1379.6元,增长20.4倍;通信支出723.6元,增长1.7倍。
文化教育投入加大。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教育娱乐消费增势明显。2011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803.1元,比2001年增长1.5倍。
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稳步增长。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市场快速发展。美容、美发和使用化妆品不再是女士们的专利,不少男士也用起了高级护肤用品。十年间城市居民个人用品等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明显增长。2011年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732.5元,比2001年增长2.1倍。
居民消费呈两大亮点
服务性消费是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质量的重要标志。“十六大”以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观念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享受生活。花钱雇保姆、请钟点工、在外用餐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成为居民享受生活新的亮点。201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4101.2元,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5%。
黄金周的集中放假推动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城市居民利用长假外出旅游、购物成为近年来家庭消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居民用于旅游方面的花费成倍增长。2011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351.0元,比2001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