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多措提升城市幸福感 在“创城”中感受到变化
2012-11-14 07:30: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14日讯 在近日公布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市以总分91.66的成绩位居榜单第7位,这是哈市首次跻身国内最幸福城市前十名。据悉,哈尔滨市民这一幸福感的得来得益于该市多年来以民生为指向的社会建设的积累,并在今年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得以迅速提升。

民生尚都小区。

  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今年,哈市在“创城”工作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让人民群众在“创城”中感受到城市变化、在“创城”中享受到发展成果。

  走进道里区抚顺社区服务大楼,千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图书馆、健身房、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学习、娱乐、社交的中心。抚顺社区只是哈尔滨独创的“全能社区”模式的一个缩影,也是多年来冰城市民建设和谐家园的一个生动样本。据介绍,近年来,哈市民生投入越来越多,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特别是今年,哈市投资238亿元,全力推进了10个方面70个惠民行动项目,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同时,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哈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目前,哈市已经拥有普通中小学1913所,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641个,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市直医疗机构改扩建,满足了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全市拥有文化艺术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个,新建设的哈尔滨大剧院和职工文化中心将成为哈尔滨文化的新地标。

  据了解,“城市幸福感”的主要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品质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准较高等。而这些也都是哈尔滨市民近年来普遍感到变化较大的。其中之一就是保障性住房越建越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哈市创建文明城市中的惠民“亮点”。今年,哈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65万套,年底竣工率将达50%以上,城区1.7万套棚改回迁房要全部竣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的保障性住房地点好价格又不贵。

  例如民生尚都安置小区,位于松花江畔最佳地段,这个地段的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在8000元以上,而民生尚都的每平方米单价却低于4000元。小区公共服务与生活配套设施也很完备,实施政府补贴式物业管理,让小区居民切实感受到政府“让利于民”的关爱。

  不仅如此,哈市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畅通。哈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税收优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支持全市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等政策,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带动就业2.53万人。同时,多领域、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政府拿出475名环卫工人、50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1000名巡逻公安助理员岗位,增加了就业,被国家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哈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