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日讯 1日上午9时,登上哈大高铁D502次列车的549位旅客每人都欣喜地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纪念》首日封,这是哈尔滨铁路局为哈大高铁开通专门制作的。

“最美大妈”杨惠手持哈大高铁首日封,兴奋不已。记者 王东 摄
14时25分,列车抵达终点站刚停稳,有旅客冲下列车在大连北站站台上兴奋摆出高铁STYLE,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从高寒的哈尔滨到温润的大连,5个多小时的旅程,满载着兴奋与期待,以及无尽的高铁情结。
坐高铁:一家人国内外总动员
葛金山、陈立华夫妇18年前由哈尔滨迁往大连居住。之前听说哈大高铁11月25日正式通行,他们特意选择提前一周于上个月18日到哈尔滨探亲。虽然后来发现来早了,但不甘心就这么回去的夫妇俩,为让80岁的老母亲一同感受高铁,特意将返程时间推迟到昨天。
事实上,为搭上首趟高铁,他们几乎是全家齐动员——在加拿大温哥华工作的儿子一直在网上盯着高铁售票信息,获知12月1日正式发车后,第一时间通知在哈尔滨一家旅行社上班的妹妹订票。
“感觉地球都变小了”,如愿坐上哈大高铁的葛金山笑道。他在车上一股脑抛出了一系列“高铁计划”:春节邀哈尔滨的家人到大连过,全家来个大聚会;明年夏天外甥女结婚,早上出门能按时赶到现场……这次的车票,他已打算收藏。
时空“浓缩”方便“串门儿”
在高铁上,记者还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冰城“最美大妈”杨惠,她此行是去大连玩。
杨大妈的坐车经历几乎是哈大铁路的速度变迁史:上世纪80年代她到大连旅游时,行程达20多个小时,因为没有直达车,需要在沈阳倒车;上世纪90年代,她因工作去大连时,发现中间不用倒车了,行程16个小时;2000年后,她发现哈大铁路提速到10个小时左右……“那时觉得很快了,但没想到还能这么快”,杨大妈认为,哈大高铁带来的变化不只是速度,还有东北亿万百姓的生活和出行。
在首班高铁车上,有些人是去走亲访友,有些人则是去逛街。
79岁的丛艳在11月26日成为哈大高铁首班列车的第一个购票人。他这次是专门到长春为75岁的妹夫过生日,“高铁速度快还舒适,家人很放心。”以前由于坐车时间长,过年过节他和妹妹两家只是电话问候一下,走动不多。他说:“现在坐高铁走亲戚,和串门一样方便。”
刘立民夫妇的目的地是沈阳,他们此行目的也很明确——逛街:“不为别的,哈尔滨的马路踩遍了,就想到别处街上看看。”
揣着40年情结享受舒适旅程
赵呈祯老人是专门来坐哈大高铁的。哈大高铁的开通,对他来说是一个情结有了归宿。
老人今年77岁,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1956年他进入京哈铁路段,成为一名乘务员,此后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一生都与铁路紧密联系在一起。”
几年前听说哈大高铁建设的消息后,他就一直关注。在哈西站建成后,他还专门去看了新车站。这次的车票,是女儿当作礼物送给老人的。
“坐到哈大高铁上,我真的感觉到,咱们的铁路技术和水平真的和国际接轨了。”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原野,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车厢很舒适,他坐在这里就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