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绥芬河市加速棚户区改造纪实
2012-12-18 16:10: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杜怀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2月18日讯 自2008年起,口岸城市绥芬河市将棚户区改造列为全市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几年来逐步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仅三年时间,绥芬河市就有2172户棚户区居民搬进新楼房,居住和生活条件大幅提升。

  如今,如果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绥芬河,你一定会惊讶于城市变迁之快。过去这里一片凌乱,全部是一片片平房的东山、南山、西城区,全都被一栋栋拔地而起、整齐有序的高楼所代替,高楼林立的绥芬河呈现出了现代化都市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曾几何时,棚户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是城市快速推进所面临的民生课题。简陋的平房,杂乱的二层小楼,高高的院墙,狭窄的过道,乱堆的垃圾,污水横流,大量的流动人口,一家一户的小锅炉,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严重的消防和治安隐患,这便是棚户区给人留下的景象。今天,这样的场景在绥芬河市越来越少,最终将彻底消失。

  动迁户喜滋滋盼新居

  最近,因为动迁在外租房住的霍阿姨,没事就爱去新建的溪树庭苑小区看看,她关心着自家回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盼着明年早点搬进去住。霍阿姨高兴地说,是棚户区改造帮她家改善了居住条件。同霍阿姨一样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笑脸和肯定,如清晨的阳光一样,温暖、和谐。

  霍阿姨家被动迁的平房,在城市的最东南,距离市区远不说,路还不好,“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就是最贴切的描述。特别是冬天,周围居民倒在路边的脏水漫上路面结成冰,路面像一块倾斜的镜面,上坡路还好走点,下坡时就十分危险,家里的老人一冬天都不敢出门,滑倒摔伤的老人每年都有。在平房里住了20多年,霍阿姨全家早就盼着能搬进楼房,如今棚户区改造实现了这个愿望,霍阿姨怎能不激动。

  回迁户告别蜗居乐在其中

  已经告别平房住进新楼房的张大爷,每天都要下楼溜个弯,回来时顺便捎点菜或水果。张大爷说,过去他家住的平房在一个小巷子里,穿过七扭八弯的小巷,进了院门还要下3层台阶,走两步再下1层台阶,才是他们一家三口住的“蜗居”。由于建筑密集,大白天里,屋内光线昏暗,通风不畅。冬天屋内温度一般只有10度左右,一到冬天,张大爷老寒腿的毛病就犯,常常疼得晚上睡不着觉。现在好了,住在暖和的楼房里,不用烧炉子,家里也干净了,三口人住着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张大爷一家人很知足。一家人每天傍晚还到社区广场上锻炼身体,生活一下就明媚起来,这种舒适放松的生活,让吴老师一家备感舒心。

  新居配套设施较好百姓安心

  记者了解到,伴随棚户区改造的进行,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和机构也在各新建小区相继建立起来,小区的一定距离内有社区门诊、市场和学校,真正方便了居民。

  据绥芬河住建部门统计,三年来,全市共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6个,征收棚户区内住房1697套,征收面积195700平方米。在西城区、东山和南山脚下,过去那些高矮不一、排列不整齐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居住条件优良的高楼,交通便捷、附属设施齐备,喜迁新居的百姓身在其中、乐在其中。

  从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的数字看,2010年,绥芬河市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征收面积104500平方米,征收户数714套;2011年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征收面积36900平方米,征收户数655套,201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征收面积21000平方米,征收户数300套。

  今年开工建设的阜宁镇三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绥芬河市近年来涉及面比较广、改造面积较大的一个项目。从项目的获批到招标施工,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保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该工程今年7月开工,计划于明年10月份竣工。届时,将再有一批居民住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