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5日讯 (记者 王蕊) “我省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具有一定传统,培养一名优秀人才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数额不菲,然而大量优秀中青年专家成才后,纷纷被其它地区‘挖’走,人才流失十分严重。”25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建议,我省应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给予政策倾斜;针对不同需求的人才,给予分层次待遇补偿。
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接受采访。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地里边陲,地处偏远,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相比东部地区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我们在引进人才和人才发展领域并不占优势。”张斌说,仅以哈医大二院为例,每年流失的人才就高达30%;而引进人才方面,除了原哈医大系统出身的高端医学人才外,很难引进其他领域人才,许多时候要靠打“感情牌”才能留住人才。
未来发展领域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在地域和待遇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张斌建议,我省应转变人才引进思路,首先要提高现有人才待遇。
“针对自主培养、派出培养而取得一定成就,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给予更多政策倾斜,提高相应待遇,搭建发展平台,不搞“海归”与“非海归”人才歧视,吸引更多现有人才留下来,为家乡的发展助力。”
张斌认为,我省应落实引进人才的待遇。2009年,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并成立了黑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调小组,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引进人才单位也为引进人才投入了一定支持。然而,引进人才尚存在引进方式单一、待遇给予不到位等问题。
“我建议针对不同需求的人才,给予分层次待遇补偿,落实到各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特殊人才由政府提供部分补偿,切实落实引进人才待遇。引进人才方式也从单一的‘请进来’转变为‘合作共赢’,多派出本土人员参与国际交流,将‘人才引进来’发展为‘技术引进来’。”张斌说道。
同时,张斌建议,我省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标准,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建立自己的人才信息库。组建我省人才引进评估体系,严格论证引进人才实际水平,确保引进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