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新电力带来新生活(哈尔滨老街基乡:刘培军)
2013-02-01 14:01:5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电力带来新生活

  东北网2月1日讯  谈起电力给我们农村百姓带来的变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谢意。我是10千伏电力专台用户,家中开有粮米加工厂,可以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后我们农村因此而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下面从我的亲身体会谈一下电力给我们农村百姓带来改变。

  电器不再当摆设

  以前村里电线东拉一根西扯一条,树上、屋顶上,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电压也不稳,电视忽亮忽暗,要是赶上用电高峰,这家跳闸、那家灯灭的事情经常发生。“电视买了不能看,灌溉用电经常断……”,这是90年代我们农村用电的真实写照。而在98年电力改造后以用近几年的升级后,电杆整齐笔直、高低压电线闪闪发光、电表箱规范统一,不仅电力线路架设的美观、用电安全了,并且现在想用什么电器就用什么,不用再为跳闸而担心,现在随便去一个普通农户家,都可以发现的家用电器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少。

  电力保障——多种途径致富

  在十几年前,我们农村基本上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一年到头指望着地里收成过日子,村里有开个食杂店的便算是有额外收入了,而自从电力改造后,有了电力的坚强后盾,我们农民开始了多种经营,我在2002年便开办了现在的粮米加工厂,从一开始零散的加工散户口粮,到现在成车的大米运送出去,这都靠了安全稳定的用电保障,另外我们村的很多农户在种地的同时还栽种黑木耳,菌类种植很娇贵,从培育菌苗到加工,都离不了电。并且对环境的湿度要求很高,需要人工不断灌溉、喷雾,这都得依靠电来取水,如果放在以前不能用电抽水,根本就进行不了木耳的种植。蔬菜大棚种植是贾家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477户人家,有80%都搞大棚种植。

  电力排灌——省钱省力

  虽然现在人们致富的途径多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要以耕地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庄稼收成好不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分是否充足,以前种地基本都要靠汽油机、柴油机等设备,一是人力付出多,二是很费钱。使用柴油机抽水要有人在一旁时常看着,水干了加水,油没了加油,经常一晚上不能睡觉,且油价经常上涨,耕种成本一度上升,而近几年电力线路升级改造,不仅仅能供给我们生活用电,还把电力线路架到了田间地头,抽水时候一合闸,电水泵就抽上水,人就可以离开干别的去了,估计抽水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停止就行了,非常的方便,另外国家对农耕用电电价有优惠,每度电才四毛多钱,有人按照2011年的油价计算种地成本,使用电力抽水后,每亩地能节省费用300元钱。因为有了电,农民种地不仅轻松了,挣钱也多了。

  电力服务——优质方便

  还有让我们村民感受最深的就是电力部门的服务,从前我们一个村子没电了,要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来电,电费由电工收取,用了多少电多少钱也没个数,根本谈不上什么服务。而现在,我们交电费都是去供电所那里持证交费,上面使用的电字,电费清清楚,供电所的办公环境好,人员服务态度也好,如果家里用电有了故障,只要打一个电话,维修人员就会很快到达处理,另外像我是专台用户,线路和变压器应该由我自己负责维护,而当我在用电上遇有困难时,供电所的所长都会全予人力和技术上的帮助,让我的深表感激。我们电力用户对供电服务是非常的满意。

  这些年我见证了农村电力的改变,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和服务的进一步规范,可以说电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村民不仅用上了放心电,也为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忠心的感谢国家电网。(哈尔滨老街基乡:刘培军)

责任编辑:李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