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加快提升民营经济进入竞争领域投资比重的对策
2013-02-20 09:38: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加快提升民营经济进入竞争领域投资比重的对策

黑龙江大学 焦方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谈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说明我国在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更加重视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的作用,赋予民营经济同公有制经济在生产要素使用、市场准入和经营条件、法律地位方面同等的待遇和尊重。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在产业投资领域、特别是竞争领域的投资比重能够激发我省经济发展活力、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减轻就业压力,关系到地方财政能否有更多的财力转向民生和公共领域。应该说这一举措对于我省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我省竞争领域民营经济投资现状

  上半年,我省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17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8%,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55.1%,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93.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0.5%,所占比重提高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竞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462.4亿元,增长88.7%。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3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新增从业人员30.6万人。其中,企业从业人员303万人,新增12.9万人,个体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户431万人,新增17.7万人。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数据,2011年江苏省民间投资完成17198.2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4%,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2012年江苏省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连续出台,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体系在加速形成。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苏省相比我省确实差距很大。

  以上数据说明我省民营经济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实现了持续增长,发展态势平稳,但是同时存在经济效益下滑、增长速度回落、资金短缺、用工难等问题。

  二、我省民营经济在竞争领域投资比重低的原因及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新36条”,为提升民间投资比重指出了总体方向,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虽然已出台两年多,但是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差异很大。我省也依据这个文件出台了《黑龙江省鼓励民间投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实施效果一般。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新36条”理解的不到位,体制机制改革不深入。二是民营经济一般都有资产规模小、人力资本匮乏、管理水平不高、经营不规范、多以个体、私营企业组织形式存在,靠经营成本低、生产复制廉价商品、薄利多销赚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创新能力。随着世情国情的迅速变化,这种经营方式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三是目前民营企业家普遍担心政策不稳定,缺乏稳定的心理预期和长期经营的打算,一些民营企业家移民愿望强烈。四是税收负担过重,税后利润微薄,能够赚钱的领域少,投资意愿不强。受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影响,产品销路不好。像我省的煤炭、石墨、钢材等原材料行业价格下降,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五是民营经济融资难,严重影响民营经济投资能力和做大做强的信心。之所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被工农中建等大国有银行垄断,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村镇银行、信用社、中小担保公司生存空间小。


 

  三、加快提升我省民营经济进入竞争领域投资比重的对策

  1.我们应该再次深入领会“新36条”精神,结合下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机会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加快提升民间投资在我省竞争领域中的比重,推动我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2.要真正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实行非禁即入政策。“新36条”出台之前只准许民间投资进入80多个行业的41个,目前几乎拆除了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所有“藩篱”,并指出6大领域及具体行业,包括原来由国家垄断的电力、电信、能源产业。结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真正落实民间资本准入政策,避免“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发生,给民营经济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门。

  3.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出口需求锐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形势逼迫民营经济必须转型升级,向规模经济、高端产品、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省政府应顺势而为,借此时机优化产业布局,出台应有的扶持政策。

  4.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信委、发改委等政府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现实问题,出台应对政策,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条件,保证民营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依法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对受大环境影响出现危困的企业适当实行税收减免,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同时引导它们转型升级,通过参股的形式进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十二五”规划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还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形成风清气正的公务员形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惩处吃拿卡要、刁难民营企业家的腐败分子。

  5.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应借助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入我省,支持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哈商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中小担保公司,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