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搜 索
被“卡”的消费 如何不再“闹心”
2013-03-17 15:07:53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明超 周际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7日讯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迅速发展,但预付卡消费市场却乱象纷纭。甚至交了大笔预付款的消费者有“一朝办卡,便被‘绑架’”的感觉。规范预付卡消费市场,拆除阻碍居民消费的“卡”,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业内人士揭秘预付营销内幕,对此一些专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消费者的“小账本”

  “办卡狂人”图的是实惠

  “女士,办张会员卡吧,预付一千能享受每次美发五折的优惠,还送十次免费头发护理哦……”

  “女士,办张贵宾卡吧,预付两千每次用餐能打七折优惠,餐后还有甜点免费供应……”

  “女士,办张健身卡吧,预付三千有精美礼品送哦……”

  ……

  不知不觉中,在说完第十二次“好的”之后,张帆发现自己钱包里的卡已经多到塞不下了。除了美发卡、餐饮卡、健身卡,包里还装着美容卡、洗车卡、洗衣卡、观影卡、欢唱卡……触及美容健身、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整个是一微型消费“产业链”。

  同样成为“办卡狂人”的,还有道里区某融资贷款公司的部门经理谢军,因为经常要请客户吃饭,办了不少餐饮卡,“我这有南岗、道里,十多家饭店的贵宾卡,每天出门前,第一是检查卡包带没带,其次才是钥匙”。

  不论是哪种卡,其根本都是预付式消费,简单说来,就是顾客预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额度的消费金额,再以类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务。办理预付卡的好处有目共睹,如张帆所言,“使用起来很方便,消费时签个名就可以了。最关键的是,它有着让人难以招架的优惠价格。”

  张帆告诉记者,她办的这些卡大多数都是日常消费用的,而办卡消费的确能省不少钱。“比如,我常去道里区的一家西餐厅,使用会员储值卡能享有会员价,一杯饮品正常价28元,会员价才23元,而且所有的牛排也都有会员价,一顿饭算下来,三人至少能省一百多元。”

  除了能享受折扣,在谢军看来,办卡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是持卡消费还是付现金,这钱怎么也省不下,可在客户面前一亮卡,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常出来消费的,显得咱有面子。”

  如今,像张帆、谢军这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他们代表了现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既然用于消费的钱迟早都要花出去,倒不如一次性付清,还能享受个折扣。正是这样的想法,让预付费制的“会员卡”渐得人心。

  商家的“小算盘”

  “预付消费,商家玩的是营销策略”

  “现在有不少商家,打着为消费者提供优惠的幌子办理预付卡,其实我们这些内行人心里最明白,说到底,预付卡消费不过就是一种营销策略和融资手段罢了。”哈市某美容美发连锁机构的王经理也经常会遇到办卡推销的,他深谙其中的门道儿,因此办预付卡格外谨慎,“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的,大家都是一个山头的狐狸,你给我讲什么聊斋啊!”

  在他看来,真心实意想要回馈老顾客的商家的确存在,但少之又少,“绝大部分还是奔着招揽客人去的”。毕竟,商家一次性预收费用,相当于从顾客那里得到了无息贷款,同时也有了一群相对稳定的客源。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办理预付卡是一些中小型商家惯用的融资手段。“他们资金周转的能力有限,打折多是幌子,圈钱才是目的。只有办卡才会有现金流,周转不开时,会将会员交的钱分掉,但也会因此造成恶性循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面临倒闭。”

  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店而言,办预付卡看上去是为了“薄利多销”,但其中暗藏不少的猫腻,一些经营不规范的小店,尤其喜欢利用预付卡搞促销活动,往往是高抬价,再办卡打折。“比如,烫个头要价七百,办卡打完折四百,其实明明只值一二百块钱,消费者还自以为得到了实惠,其实商家非但不会有损失,反倒是有利可图,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定价合理吗,是不是被掺水了?”王经理说。

  对于一些经营相对规范的大型连锁店而言,办理预付卡意味着利润直降,有时甚至会得不偿失。那么,商家为何还要“赔钱赚吆喝”?王经理给出的解释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连锁公司,总部经常会给下面这些分公司下任务,“比如我们公司,总部每月定量必须完成几十万元的指标,完不成就会有相应的处罚,所以只好通过预付卡打折促销的模式来完成任务。”因此,办预付卡有时并非是商家情愿,而是一种无奈之举。

  最近一段时间,王经理的美容店不再搞预付卡优惠活动了,原因很简单,“预付卡打折成本太高了,在诚心经营的前提下,如果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利润就会缩减的厉害,所以,现在店里改成了做十次美容赠两次免费护理,只有在节庆时才办理预付卡。”

  “盲目推销,搞不好会骑虎难下”

  预付卡消费,对形成规模的商家而言如同鸡肋,在一些中小商家中,有人尝到甜头儿,但也有人为此吞下“苦果”。盲目采用预付消费方式,不仅无法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也会让商家“大伤元气”。哈市某文化学校负责人姜先生就向记者大吐苦水,他说:“本以为办理预付卡是顺应消费潮流,没想到却让自己陷入到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姜先生曾在文化学校里向学生们推销预付卡,并承诺一次性交齐三年的学费,能享受到大幅折扣。可是两年过去了,生源不太好,一直也招不上来太多学生,而房租、水电、人员开支却一分钱也不能少,一旦停止授课办卡的学生则会怨声载道,要求赔偿。

  “现在能怎么样?也只能再坚持一年,到了三年期满,实现以前的承诺,就赶快把文化学校关了。”如今姜先生每个月净赔四五万元,一直维持着,不得不靠其他生意的盈利来贴补亏空。

  各方观点:如何两全其美

  工商部门建议:

  消费者办预付卡应量力而行

  预付消费由于在商家提供服务前是经双方同意的,因此是正常的消费,商家的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商家圈完钱就关门跑路,则属于欺诈行为。由于相关法律缺失,对于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规模等没有具体的限制,使得经营者诚信缺失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约束,导致预付卡销售处于无序状态。

  哈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王绪坤一直在关注着冰城的预付卡市场。他认为,商家推出预付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资金需要和诱导消费者,很多商家在经营中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为了回笼资金,往往选择存多少赠多少的方式来从消费者手中掏钱。但是部分商家因为经济实力短缺,或者没考虑到这么做的风险,一旦资金入不敷出,就会导致商家停业,而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消费者,商家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王绪坤表示,很多以很大折扣办预付卡的商家,其实就是骗钱,商家提供服务都有一定的成本和利润,如果提供的是1000元的服务,利润翻倍不过是1000元钱,而优惠办理预付卡会出现“存1000元赠1000元”的情况,那么商家很明显就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低,商家很精明,一般不会损失利润,只能在服务上缩水。

  王绪坤建议消费者,需要办理预付卡,一定要选择信誉好,自己了解背景的商家,办卡的同时一定要签订办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责,量力而行,尤其是商家提出优惠办卡不退不换,一定要慎重,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中。

  经济专家观点:

  完善诚信体系才是根本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枫表示,“一些办卡狂人,盲目去办理预付卡,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表现。很多消费者在商家的诱导下,将办卡折扣的益处扩大化了,等到资金被套牢时,发现自己很难抽身。”魏枫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贪图商家允诺的小恩小惠,而是应该理性消费,“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消费者”。

  对于治理预付卡消费乱象,目前有一种监管方法是,建立预付费式消费风险基金制度,要求开展此类业务的商家交付风险押金,防止因经营者抽逃资金或破产等原因,使消费者权益受损。比如上海的美容行业,早在2008年就已经出台了公约。

  在魏枫看来,这种方法不失为降低消费者预付卡风险的良策,短期效果明显,但就长远发展而言,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完善诚信体系”。由于违约成本太低,一些不法商家愿意铤而走险,“其实可以将失信企业法人列入‘黑名单’,比如规定,一旦存在欺诈行为,十年内不准从事经营活动。”

  另外,魏枫也认为,预付消费的存在,并非广大消费者的“福音”,它其实是一种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个规范的市场,不是漫天要价后再进行打折促销,而是‘沥干价格水分’,将阶段性、有条件的打折优惠变为一种长期性、整体性的价格下调”。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