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0日讯 (王宇璇 张静茹 记者 杨林川)“图书馆里读书看报,小广场上欢歌热舞,3D影院里观赏大片”这是东宁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东宁县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深化“文化育人”理念,深入开展“文体设施便民、文体活动乐民、文化长廊慧民”等活动,有效推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城乡居民打造“精神绿地”。
文艺演出现场。东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体设施便民
赵波是东宁县老黑山镇上碱村农民,依靠种植黑木耳致富后,他组织十几个爱好音乐的村民组建了农民乐队。每到农闲,村里的文化大院就异常热闹,电子琴、吉他、贝司、架子鼓齐上阵,县文化馆的陈老师专门过来做指导,队员们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排练。陈老师说:“虽然还没演奏过一首完整的曲子,但乐队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欢乐。”
近几年,东宁投资1.8亿元,建起了东宁要塞陈列馆、亿达影视城、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三级设施网络。建成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开通了网上图书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宁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体活动乐民
东宁县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继续提档升级,“两节文化”、“小江南之夏文艺节”、“晨练文化”和“会展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满足百姓业余文化需求,蜚声省内外。“文化活动入百村”扎实进行,以“走进希望小学、走进敬老院、走进乡村、走进大众、走进厂矿企业”五大板块的40多场“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稳步推进,5个农村放映队公益放映电影1224场,群众满意率98%。“送图书下基层”工程完成50多个农家书屋图书室和102个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任务,达到城乡100%全覆盖。
去年,这个县图书馆荣登“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榜单,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县区内设立7个图书流动分站,配备漂流图书近4000册,满足了不同阶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送健身路径进村”计划进展顺利,投资30多万元,为全县六镇文化站、文化大院配备健身路径及农民健身工程25套。全县102个行政村中,已有60%以上行政村配套安装了篮球架和健身设施,农村体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文化长廊慧民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涵盖“本土、传统、现代”三大主题的精品文化长廊。以弘扬本土文化为落脚点,充分挖掘以团结文化、大城子渤海文化、“二战”文化为代表的东宁历史文化资源,广泛收集境内史料信息和遗存,提炼东宁文化精髓,深厚城市人文底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县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载体,开展《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一系列国学经典培训班、经典诵读、经典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与活动,促使传统国学精髓在东宁县扎根,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县蔚然成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充分整合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职能作用,弘扬宣传开拓创新、坚韧顽强、诚实守信等现代文化精神,鼓励民众干事创业,追赶跨越。